朱允炆打量着这座庭院,左右不过十五步,简单地只有一张木桌,一棵槐树,几个板凳。
    庭院西侧,还开出一小块菜地,里面长着绿油油的韭菜,韭菜西侧,还扎着一人高的木架,看样子是为黄瓜、豆角等准备的。
    朴素,简单,自足,这是朱允炆的第一印象。
    黄九二无法相信,九五之尊,一国之君,竟踏入了自己这破烂的农院?刚刚跪下,还没来得及喊一声“皇上”,便看到朱允炆微微摇头。
    “九二兄,今日冒昧前来,不打扰吧?”
    黄九二浑身哆嗦起来,皇上喊自己为“兄”,这不是折煞自己了?
    刘氏拄着拐杖,弯腰拉着黄九二,问道:“儿啊,你是不是哪里不舒服?快起来,既有客人来,便要好好招待。”
    黄九二苦着脸起来,搀着刘氏,对朱允炆道:“不,不打扰,一点都不打扰。花娘,快,快搬凳子。”
    王氏皱了皱眉,看了一眼有些说话不利索的丈夫,皱了皱眉,也没问什么,便走向房间。
    朱允炆紧走几步,到了刘氏面前,作礼,大声道:“老人家,我是黄九二在经厂的朋友,今天来家里看看你们。”
    刘氏打量着朱允炆,衣着虽是朴素,但气度不凡。
    只是,来做客为啥不带手信,空手来,你好意思吗?
    罢了,不好当面说。
    “不用那么大声,老身还没聋,你也是经厂的?看你这样子,应该是匠头吧。”
    刘氏不冷不热地问道。
    朱允炆哈哈笑道:“没错,我是匠头,黄九二是给我做匠活的。”
    “哼。”
    刘氏瞪了一眼朱允炆,便捣了下拐杖,一步一偏的走向房间。
    朱允炆有些郁闷,看向黄九二。
    黄九二只顾着擦汗了,低声解释道:“以前我被匠头打过,所以母亲……”
    原来如此。
    打了人家儿子,她能给好脸色吗?
    朱允炆见吃着冰糖葫芦的小姑娘很是可爱,便俯身问道:“小姑娘,你叫什么名字?冰糖葫芦好不好吃?”
    小姑娘看了看黄九二,见父亲点头,才对朱允炆说道:“好吃,我叫黄莺,会唱歌的黄莺。”
    “哦,你会唱什么歌?”
    朱允炆来了兴致。
    黄莺脸上露出灿烂地笑容,便开始唱道:“山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
    黄九二听闻,顿时慌张起来,这首《树旗谣》可是方国珍起义时写在旗帜上的民谣。
    方国珍两面三刀,起义之后,一会投降元朝,一会造反,打打张士诚,勾结下陈友谅。表面讨好朱元璋,背地里都是阴损主意,后来实在是打不过朱亮祖、汤和、廖永忠等人,不得不投降朱元璋。
    以前乱世说说这民谣没关系,可现在是太平年代,明代开国都三十年了,再唱这民谣,就明显不合适了。
    若是被定一个教唆谋逆的罪名,那全家就完了。
    黄九二刚想请罪,却不料朱允炆鼓掌道:“好啊,唱的不错。你知道什么意思吗?”
    黄莺摇了摇头,道:“不太清楚,听娘亲说起过,是挨了三鞭子,就得打回去,不能再挨第四鞭子。”
    “哈哈,黄九二啊,你夫人高才啊……”
    朱允炆很是满意,不过话虽如此,这个黄九二,也没这个胆量还手啊。
    黄九二不敢说什么,只能尴尬地笑着。
    见花娘在切菜,对朱允炆行了个礼,走到厨房,对王氏说道:“别做饭了,去富贵楼买点酒菜回来。”
    “你疯了?富贵楼?那地方的酒菜是我们能买得起的吗?”
    花娘瞪着眼,直接拒绝。
    “哎呀,我的花娘啊!你,你把刀给我放下,让你去买,自然有我的道理,你能不能听我一次,我这里还有这个月的薪钱,全都花了。”
    黄九二连忙将薪钱袋交给花娘。
    花娘收了起来,依旧不去,埋怨道:“想都别想,他打了你那么多鞭子,我们能留他吃饭,已是宽容,还想花我们那么多钱?你看看他,他来这里,带什么手信了?”
    黄九二急得满头大汗。
    “这韭菜长势不错,黄夫人,能否炒个韭菜鸡蛋?”
    朱允炆走到厨房口,笑着问道。
    “家里没……”
    花娘心直口快。
    “没,没问题。”
    黄九二横插一句。
    朱允炆拉着黄莺的手,说道:“走吧,我们去割韭菜。”
    “好啊。”
    黄莺笑着喊道。
    黄九二咬牙切齿,对王氏说道:“你听好了,他可是……”
    “黄兄,镰呢?”
    朱允炆喊道。
    黄九二连忙跑出厨房。
    王氏哼了一声,自言自语道:“我听着呢,没出息,早知道他是匠头,便不带他来家里了。”
    等张罗好三菜一汤,黄九二胆战心惊的请朱允炆上座,却被朱允炆瞪了一眼,以孝立国,懂不懂?
    分坐之后,朱允炆并没介意简单的饭菜,而是看向黄二斤、黄二月,问道:“可上过学堂?”
    黄二斤摇了摇头,道:“没有,尚在唐氏书坊做学徒。”
    “唐氏书坊?这个我倒是知道。”
    朱允炆微微点头,并没有询问工钱的事。
    原因很简单,拜师学艺,是没工钱可拿的。
    在这个时代,你想要学一门手艺,便需要找一个师傅,准备好拜师礼,请师傅吃顿饭,然后搬家,去师傅作坊或家里住吧。
    往后三年,义务劳动。
    手艺你学着,活你干好,包吃住。
    若是你进步快,手艺好,师傅一高兴,给你买件新衣服。
    若是愚钝又不好学,手艺差,一件衣服穿三年也没人管你。
    等你出师,师傅会给你“出师礼”,嗯,七斤大米,扛着回家吧。
    不过你得省着点吃,在这些米吃完之前,要找到“工作”,好歹也是有志青年,总不能“啃老”吧。
    七斤米,大概够吃半个月。
    看吧,古代人很有就业意识的,半个月内上岗就业,要不然就等着饿肚子。
    不过对于黄二斤来说,他最大的可能是先学艺,等他老子退下来之前,先干着,等他老子退休了,便进入司礼监经厂,接着干匠人。
    朱允炆想了想,问道:“你觉得做匠人好吗?”
    黄二斤抓了抓头,看向父亲黄九二。
    “不用管他,是我在问你。”
    朱允炆说道。
    “对,对,问你什么就答什么,实话实说。”
    黄九二连忙附和。
    刘氏与王氏同时怒目而视,吓得黄九二连忙低头。
    黄二斤摇了摇头,道:“我喜欢卖书,每次看到有人买书坊的书,我便开心。只是,我们是匠户,世世代代都是匠户,再喜欢的事,也是不可能去做的。”
    “哦,这么说,你想从商,但却因为匠户身份,没办法从商,是吧?”
    朱允炆皱眉问道。
    黄二斤点了点头,看向一旁的弟弟黄二月,道:“我弟弟只有十三岁,他喜欢读书,偶尔去书坊,我会教他一些字,我们没钱,请不起先生,而且,就算是学点文字,也没用处,没办法参加科考……”
    匠户的地位很低,连参与科考的资格都没有。
    朱允炆清楚,户籍制度便如枷锁,牢牢桎梏着大明的百姓。
    人,毕竟不能永远带着枷锁活着。
    

章节目录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寒梅惊雪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寒梅惊雪并收藏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