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付嘤嘤怪,凶它就对了。
    桌上的纸筒,有别的用处。
    那是十几个纸筒,被用细线包围在一起,放在桌子的正中间,桌上还放着一盆沙,或许不止一盆,还有更多的沙土石块在角落的桶里。
    谢雁从旁边的架子上取下外套,披在桌上伏着的人身上,然后轻轻搬来旁边的椅子,在他旁边坐了下来。
    苏擎穿着一件衬衣,呼吸轻缓,头发有些乱,衬衣的袖子卷起来,虽然有些冷,但他睡得很熟。
    谢雁坐在他旁边,
    目光,落在桌上的纸筒上。
    清晨的晓光从窗帘的缝隙照进来,正好落在上面。
    光影照亮了一个有些粗糙的微型世界。
    沙土放在纸筒里,将它们填得满满的,而纸筒的下面也是沙土,但装满了沙土的纸筒,不再是轻飘飘的一碰就倒,而成了某种沉重的柱子。
    “嗯……?”
    耳边传来有些迷糊的声音。
    她转过头,正好对上睁开眼睛的苏擎。
    他的睫毛很长,眼睛半阖着,还有些迷糊,伸手摸了摸她,似乎在确认真假。
    谢雁抓住他的手,“昨晚什么时候睡的?”
    他茫然想了想,“七点?不对,不是昨晚,那是今早……”
    现在才九点过。
    半晌,苏擎的目光落在她抓着自己的手上。
    他终于醒了,“等会,你怎么进来的?”
    他猛地坐直了身子,挠了挠杂乱的头发,不管他本意是要做什么,总之这一个动作,弄得碎发更乱了。
    “你门没锁,也没关。”
    谢雁说,“如果不是院子门口有门卫,你可能会被偷的干净。”
    她环视桌上和地上的杂乱,“不过,你这也没什么可偷的。”
    苏擎起身,“等我一会!”
    他窜了出去,估计是洗脸去了,不一会,又精神抖擞地回来,“你怎么来了?”
    “一会睡一觉吧,”
    谢雁摆弄着他桌上剩下的纸筒,“你还要活得长长久久,替国家继续修桥修路一百年呢。”
    “……一百年还是算了,”
    苏擎走到桌边,向她介绍,“看这个。”
    “我看到了,”
    谢雁说,“所以我说,你能睡个好觉了。”
    他端起盆子里的沙土,倾倒在纸筒上,而纸筒因为本身实心的重量,即便是放在泥沙上,也陷的很深,没有移动。
    慢慢的,沙土堆积越来越多,最后,形成了一座小山。
    “人工岛,”
    他说,“就用这个方法。”
    “一百二十个圆形钢柱,以一定的规则排列起来,落入海底,然后以这些‘定海神针’为主体,就可以建出我们需要的人工岛!”
    他像是个等着被表扬的孩子,“怎么样?”
    谢雁说,“很棒。”
    她问,“那么,我觉得很棒,但工厂的工人可能就不这样想的了。”
    她拿起桌上一张计算图纸,“直径225米,高度55米,每一个圆筒,就是一个篮球场,一百二十个篮球场连接在一起,一百二十个二十层高的大楼。”
    “这还是空心的,从重量上来看,是一百二十架客机。”
    她说,“这是一个极其恐怖的用钢量。”
    苏擎一笑,“我当然想到了,沪城。”
    他说,“那里,有全华国最大的钢结构生产工厂。”
    他们将会收到一份订单——
    一份修建百座海底钢铁大楼的钢结构订单!
    “宋修竹还没回来?”
    苏擎忽然问。
    “算算时间,现在应该是在去荷国的路上吧。”
    她说,“你先担心一下自己的身体,去睡觉。”
    苏擎点头,
    谢雁拉开窗帘,日光照进来,整个房间充满了光。
    他看着她的背影,顿了顿,才觉有些困意上来,
    临走前,看着她逆着光的背影,他用无声的口型说了两个词。
    晚安,
    早安。
    此刻的宋修竹坐在前往荷国公司的车上。
    他刚从韩国回来。
    韩国在建的跨海大桥,连接釜城和巨城,和他们的方案有相似的地方——他们也打算将海底隧道和海上桥梁结合起来。
    而且,他们用的也是沉管法。
    这是韩国第一次使用海底沉管法,和华国一样,他们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尤其是安装管道。但他们找了五十多位荷国的专家,每次安装沉管时,就会有专家帮助他们进行安装,保证沉管顺利进入预定的位置,完成衔接。
    而这条海底隧道,总长三千七百米。
    但宋修竹要完成的隧道,是六千七百米。
    几乎是对方的两倍。
    别说翻一倍,沉管每加一个管道,都是有着巨大的风险。
    韩国拒绝了他们的参观要求,无论是安装设备,还是施工现场,都不让靠近。
    所以,他来了荷国。
    沉管隧道,最大的两个问题,一是沉管的制造,二是沉管的安装。
    制造方面,华国没有适合的制造模板,安装方面——因为伶仃洋特殊的海洋环境,以往的安装技术都不适合,世界上只有领域里的少数几个顶尖公司能应对这样的安装难题。
    从他提沉管隧道这个方法开始,宋修竹就知道任务不简单。
    到了酒店,他把所有符合条件的公司又筛选了一次,拜访了多个相关专业的公司。
    最后,选定了符合条件的,最好一家公司。
    然而谈判进展的并不是很顺利。
    “宋先生,你主持过多个国家的隧道修建工程,应该知道这项技术的价值,15个亿,并不贵——你们要修建的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如果没有最好的技术,没有最好的安装指导,你知道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对方说,“而我们公司,是这个领域的专家,你不会再有第二个合适的选择。”
    就是因为他知道价值,所以才更明白,对方是因为有所依仗,才开出这样的价格。
    15个亿,不是人民币,而是欧元。
    换算成人民币,是15个亿。
    15个亿,并不是整个沉管隧道的价格,而仅仅是在核心部分的一些技术支持。
    但他们说得对,他是宋修竹,他不会退而求其次,也不会选择差的方案,他决定的方案,选择的技术,必然对工程而言,是最佳的,不是华国一流,而是世界一流的标准。
    但华国和国外不一样,华国在这方面,有太多的空白。
    这就是谢雁他们,在华国经常遇到的事情吗?
    不是没有技术,而是付不起被坐地起价的技术价格。
    当年沪城修斜拉桥,国产拉索也是这样被逼出来的。
    “如果你想好了,第二天来,我们谈签约。”
    对方说,“你有一整晚的时间,宋先生。”
    直到深夜,宋修竹依然坐在电脑面前,看着上面的数据。
    十五个亿。
    天快亮的时候,他拿起手机,发了一条短信。
    短信的内容很简单,只有几个字。
    “五小时后签约。”
    助理敲门进来,问他,“去吗?”
    他拿起架子上的外套,“去。”
    “不不不,宋先生,我向你误会了,”
    对面的谈判人员双手放在腿上,背靠沙发,“你没有和我们讨价还价的筹码,之前说的价格,已经是我们能给出的最优惠价格了,只要你同意,你们最大的技术难题,我们就能给解决。”
    “我没有一个多亿,只有三千万欧元。”
    宋修竹说,“我们可以不要安装帮助,不要其他的附加设备,只要一个沉管模板。”
    三千万欧元,是三个亿的人民币。
    “三千万?你在开玩笑吗?”

章节目录


为祖国之崛起而穿书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谢述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谢述宴并收藏为祖国之崛起而穿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