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紧吃饭,吃完饭和妈一起出去一趟。”
徐寒梅夹了一筷子咸菜放进了姜晓菱的碗里。
姜晓菱端起粥碗喝了一口,这才问道:“我爸呢?”
“你爸去厂里了,他说今天要跑个长途,一大早就走了。”
说到这里,徐寒梅叹了口气:“你爸说跑长途补贴多,他准备申请一下,最近多跑点。”
语气里满是心疼。
姜晓菱看了妈妈一眼,没有说话。
跑长途苦谁都知道,可补助确实也高。
妈妈心疼爸爸,可她不知道,这样的活儿如果没有人帮忙,也不是什么人都能轮得到的。
不用说,这是王伯伯又帮爸爸说话了。
他肯定是也想到了自己家里缺粮。
这样的人情,将来都是要还的。
可家里现在的情况,姜晓菱都想不出能拿什么来还人家。
她决定暂时先不跟妈妈说这个,省的她知道后更加忧心,还于事无补。
于是她主动换了话题:“奶奶呢?还有你刚才说要出去,去哪儿啊?”
“你奶吃过了,这会儿在屋里给俩小的缝棉袄呢。也不知道这宁林怎么这么冷?坐屋里都能把人腿冻麻。
我跟你奶说了,等把他们俩的衣服做完了,也给你们的棉袄棉裤再絮一层棉花。不然,这出去转一圈人就冻僵了。”
“哪儿有那么夸张?”姜晓菱听着忍不住笑了起来。
“这还没下雪呢。现在你就觉得冷了,那下雪了可怎么办?到时候,没脚脖子的雪,你还不得不让我们出门了?”
“听你爸说!”徐寒梅很不以为然。
“怎么可能下那么大的雪?要真那么大,他们还出什么车?车轮子都得冻住。”
姜晓菱只笑不说话。
这事儿有什么可争的?
如果她没有记错的话,过不了半个月,就会有一场大雪。
她还记得当年小河头一次能够和小伙伴一起堆雪人,打雪仗,都快玩疯了。
棉裤湿透又冻硬了也不回家,结果还真的因为这冻得发了一场高烧。
想到这儿,她在心里默记了一下,这一次可不能让那家伙玩儿得太疯。
对了,还不是一个,这次是三个!
要是三个都玩疯了,发烧了,那妈和奶奶还不得也跟着疯?
看女儿盯着碗发愣,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徐寒梅急了。
她在桌子上敲了敲:“哎呀你快点吃,等一下你谢伯伯家伯妈要来和咱们一起去买冬储菜!万一去晚了不知道会不会没有了!”
买冬储菜?
是哦。
姜晓菱这才想起来,机械厂是有这个福利的。
因为现在的机械厂还没有分家,并不像几年之后,因为扩大了生产而分成了柴油机一厂,二厂和汽车制造厂。
现在还是一家子。
所以,厂子里是制造拖拉机的。
拖拉机这东西,别说现在了,之后的十几年都一直供不应求。
不然也不会在这么一个小小的宁林市,就要建两个厂子。
现在的乡镇公社,要是想排号排在前面,总是会给厂子打着“送温暖,互帮互助”的旗号送一些福利。
例如应季的水果蔬菜。
反正是按照市场价卖的,甚至还比市价高一些,乡里并不亏。
厂子也能因此时不时的为家属们创造一点福利,属于皆大欢喜的事情。
看来,现在是又有乡镇来送温暖了。
姜晓菱快速的把碗里的稀饭吃完,又掰了半个红薯,一边吃一边跑着回屋去换衣服。
果然,她这边红薯还没咽下去,外面就传来了隔壁封阿姨的大嗓门。
“寒梅,寒梅!收拾好了没?收拾好就赶紧出来,我把三轮车借来了!”
听着这熟悉的声音,姜晓菱只觉得内心一阵温暖。
要知道上辈子,在自己最难的时候,全靠封阿姨帮忙。
封阿姨是真真儿的把她和小河当成了自己孩子看待。
而她,也把封阿姨当做了亲人。
姜晓菱朝母亲眨了眨眼:“妈,这才多大点儿功夫,你已经和隔壁阿姨处得这么熟了?”
徐寒梅瞪了她一眼。
“那是你谢伯伯家的伯妈,怎么能叫阿姨?
你赶紧,别人人家等。
你不知道,你谢伯妈特别热心,一大早专门来敲门,说要带着咱一起去买菜。说怕咱不知道错过了。”
说到这儿,徐寒梅一把揪住正要出门的姜晓菱的衣领:“哎呦你个傻的,外面那么冷,你就这么出去?”
说着抓起一个帽子,直接按在了她的头上。
两个人说着话走出去的时候,封朝霞和她二儿子谢壮,三儿子谢明已经在门口等着了。
十二岁的谢壮骑在三轮车上,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
八岁的谢明抱着两个大麻袋,乖乖的坐在车斗里。
看到她们出来,封朝霞正要打招呼,徐寒梅已经开了口:“晓菱,快叫伯妈,这是你谢伯妈。”
姜晓菱朝着封阿姨笑了一下,却并没有急着说话。
果然,听到这话,封阿姨立刻皱起了眉头。
义正言辞地说:“别叫什么谢伯妈,要叫封阿姨。领导人说,妇女也顶半边天。我封朝霞有名有姓,有工作能养家,干什么要做别人的附庸?你这样说是不对的!”
--
徐寒梅夹了一筷子咸菜放进了姜晓菱的碗里。
姜晓菱端起粥碗喝了一口,这才问道:“我爸呢?”
“你爸去厂里了,他说今天要跑个长途,一大早就走了。”
说到这里,徐寒梅叹了口气:“你爸说跑长途补贴多,他准备申请一下,最近多跑点。”
语气里满是心疼。
姜晓菱看了妈妈一眼,没有说话。
跑长途苦谁都知道,可补助确实也高。
妈妈心疼爸爸,可她不知道,这样的活儿如果没有人帮忙,也不是什么人都能轮得到的。
不用说,这是王伯伯又帮爸爸说话了。
他肯定是也想到了自己家里缺粮。
这样的人情,将来都是要还的。
可家里现在的情况,姜晓菱都想不出能拿什么来还人家。
她决定暂时先不跟妈妈说这个,省的她知道后更加忧心,还于事无补。
于是她主动换了话题:“奶奶呢?还有你刚才说要出去,去哪儿啊?”
“你奶吃过了,这会儿在屋里给俩小的缝棉袄呢。也不知道这宁林怎么这么冷?坐屋里都能把人腿冻麻。
我跟你奶说了,等把他们俩的衣服做完了,也给你们的棉袄棉裤再絮一层棉花。不然,这出去转一圈人就冻僵了。”
“哪儿有那么夸张?”姜晓菱听着忍不住笑了起来。
“这还没下雪呢。现在你就觉得冷了,那下雪了可怎么办?到时候,没脚脖子的雪,你还不得不让我们出门了?”
“听你爸说!”徐寒梅很不以为然。
“怎么可能下那么大的雪?要真那么大,他们还出什么车?车轮子都得冻住。”
姜晓菱只笑不说话。
这事儿有什么可争的?
如果她没有记错的话,过不了半个月,就会有一场大雪。
她还记得当年小河头一次能够和小伙伴一起堆雪人,打雪仗,都快玩疯了。
棉裤湿透又冻硬了也不回家,结果还真的因为这冻得发了一场高烧。
想到这儿,她在心里默记了一下,这一次可不能让那家伙玩儿得太疯。
对了,还不是一个,这次是三个!
要是三个都玩疯了,发烧了,那妈和奶奶还不得也跟着疯?
看女儿盯着碗发愣,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徐寒梅急了。
她在桌子上敲了敲:“哎呀你快点吃,等一下你谢伯伯家伯妈要来和咱们一起去买冬储菜!万一去晚了不知道会不会没有了!”
买冬储菜?
是哦。
姜晓菱这才想起来,机械厂是有这个福利的。
因为现在的机械厂还没有分家,并不像几年之后,因为扩大了生产而分成了柴油机一厂,二厂和汽车制造厂。
现在还是一家子。
所以,厂子里是制造拖拉机的。
拖拉机这东西,别说现在了,之后的十几年都一直供不应求。
不然也不会在这么一个小小的宁林市,就要建两个厂子。
现在的乡镇公社,要是想排号排在前面,总是会给厂子打着“送温暖,互帮互助”的旗号送一些福利。
例如应季的水果蔬菜。
反正是按照市场价卖的,甚至还比市价高一些,乡里并不亏。
厂子也能因此时不时的为家属们创造一点福利,属于皆大欢喜的事情。
看来,现在是又有乡镇来送温暖了。
姜晓菱快速的把碗里的稀饭吃完,又掰了半个红薯,一边吃一边跑着回屋去换衣服。
果然,她这边红薯还没咽下去,外面就传来了隔壁封阿姨的大嗓门。
“寒梅,寒梅!收拾好了没?收拾好就赶紧出来,我把三轮车借来了!”
听着这熟悉的声音,姜晓菱只觉得内心一阵温暖。
要知道上辈子,在自己最难的时候,全靠封阿姨帮忙。
封阿姨是真真儿的把她和小河当成了自己孩子看待。
而她,也把封阿姨当做了亲人。
姜晓菱朝母亲眨了眨眼:“妈,这才多大点儿功夫,你已经和隔壁阿姨处得这么熟了?”
徐寒梅瞪了她一眼。
“那是你谢伯伯家的伯妈,怎么能叫阿姨?
你赶紧,别人人家等。
你不知道,你谢伯妈特别热心,一大早专门来敲门,说要带着咱一起去买菜。说怕咱不知道错过了。”
说到这儿,徐寒梅一把揪住正要出门的姜晓菱的衣领:“哎呦你个傻的,外面那么冷,你就这么出去?”
说着抓起一个帽子,直接按在了她的头上。
两个人说着话走出去的时候,封朝霞和她二儿子谢壮,三儿子谢明已经在门口等着了。
十二岁的谢壮骑在三轮车上,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
八岁的谢明抱着两个大麻袋,乖乖的坐在车斗里。
看到她们出来,封朝霞正要打招呼,徐寒梅已经开了口:“晓菱,快叫伯妈,这是你谢伯妈。”
姜晓菱朝着封阿姨笑了一下,却并没有急着说话。
果然,听到这话,封阿姨立刻皱起了眉头。
义正言辞地说:“别叫什么谢伯妈,要叫封阿姨。领导人说,妇女也顶半边天。我封朝霞有名有姓,有工作能养家,干什么要做别人的附庸?你这样说是不对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