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城中百姓,则自求多福吧。
他们也是人,如果守不住,也已尽力!
天已近暮,二人看着曹军在伐树,敲敲打打的就地取材,准备攻城的器械,以便作长竿,以及箭身,这是要做很多的火把等物。
一般大城池附近是绝对开阔,不给种树的。不是古人不想要绿化,而是,城外若生长了太多的树木,尤其是大树木,在古代那个自然条件下,不用几十年就能长成参天大树。一旦开战的时候,这个玩意,就可能会被围城之人取用,用来攻击城门。
尤其是几人合抱的那种大树,一旦伐下来,合力而抬去撞城门的话,纵然城门是铜铁钢壁,又哪能经得住这样的撞击?!
不过也并非完全的开阔,一般在十里开外,五里开外就会有小树苗之类的,再有,但是农田了。每一年入夏,入秋,都利用城中百姓去砍伐用作柴火之用。城中不仅奖励砍伐树木,还会鼓励砍伐大树木。尤其是长的极高,一看就成柴,特别直的那一类,砍伐回了城,卖给大贵族用作梁屋之用,还能赚上一笔。
所以,古城池也并非是一木一林没有的。
他的外围没有参天大树,但是小树林,草丛也极多。为着的就是军事防御,还有民用互济。就是控制在一定的变量以内。
防止树林太密而影响百姓生活,也是为了防止大型野兽在城外驻扎栖息地。不然人类居住地与野兽群靠的太近,这还怎么生活?!
这种就算是隔离带。有鸟类和小型动物栖息,但也不妨碍人类的生活痕迹,这才是一座大城池该有的平衡。
否则一点树都不见,在农业社会,高度依赖着树木取火的生存方式里,又怎么保障整座城池对于柴火的需求,怎么低成本的运转呢?!
古城池是既需要水源,也需要火。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备柴,而这,平时则需要防火。就需要备水。所以大街小巷子都有水缸,用来万一着火就能够灭火用。
大多数房屋都是木制的时代,水很重要。
有些城池的井多,甚至还有挖上蓄水池的,就是一道弯曲的穿城而过的小弯道,引入护城河中的水源在其中,偶尔雨季的时候,水源丰足充沛,水源也新鲜,都是活水,百姓们甚至可以拿它们洗菜洗衣。
一座城池,有这些才是活的。
而这些,足以让一座城在特殊时期,拥有一些战略物资。
囤货是中原人民的本能,因为自然灾害多,因为不可控的因素太多,什么暴雨,暴雪等极端天气,或是灾年的时候没米下锅,甚至是局势有变,只要有条件的,家家户户都会挖一个地窖,或是准备一个柴房,用来储备粮食。
因为穷怕了,也饿怕了。
人类的本质,与仓鼠并没有什么区别。
而囤这一种病,它甚至不足以成为一种病,它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状态。
中原人也因为多次有这个能力而活下来。囤物资,能让人尽量的可以脱离自然环境的束缚,一些特殊条件的制约,而能够活的稍稍自由。
所以城外是基本都没有大树的。而曹军准备这些,是为了什么,怕是要彻底的准备攻城了。哪怕没有攻城可用的大树木,却有着可以取之不尽的木柴可照明。
高览也没闲着,这种时刻,哪里还能顾得上百姓,必须要采取一级的军事管制,就是要进民家中开始搜刮物资,准备持久战了。
邺城百姓也感受到了紧张的气氛,他们不得已交出粮食,只剩下一点点的时候,那种悲痛,无异于把一生的命运和积蓄交给了守城的兵士。
他们甚至都不知道能不能在这场灾难中活下来!
高览也没有丧心病狂,虽在搜刮粮草,然而,也叫百姓们收拾好家中财物戴在身上,以免有人趁乱抢劫杀人,叫百姓们准备些农具等物,以免有人作乱祸害,一旦真的开战的时候,他们可能是顾不上城中的安全的。
人心惶恐而无所依,便是,邺城内百姓的状态。
这个状态,甚至是不如吕布进城的时候,那个时候虽然恨此贼,但至少还算安全的。
跟生命比起来,他们此时更想要的是苟活与和平。至少邺城到底谁主,随便吧,只要能保住命,管它是英雄还是狗贼。
人,就是如此的卑微,生死之际,所想到的并非是那种笃定的尊严和喜恶,而是最基本的本能。
高览将搜刮来的粮草封在府库中,将搜来的柴火堆放在一边,他的心神十分复杂,道:“……若守不住城,这些必要烧了……”
一想到这,就开始痛心。
反正不能给曹军一点一丁的粮草。
“另外,倘若城破,开了后城门,让百姓自散而逃去避险吧……能否逃难而活命,只看各自的造化了……”反正那时,他们估计也顾不上了。
真正的到了那一步,连百姓也不放出,那他与淳于琼也就真的是半点良心都没了!
诸将应了,这心也一点一丁的沉下去!
“曹仁必要此城,那费力所攻打下来的,也必是残城!”高览咬牙道:“他想要在此处占得一席之位,只怕很难!”
司马懿,袁谭,袁尚哪一个肯?!
现在他实力最强,都死咬住他不放。曹仁拿下城池,也必是惨烈的代价。
然而拿下城池就万事大吉了吗?!
也许,是困局中的困局而已!
眼见曹军在邺城外敲敲打打,这么准备攻城事宜,袁谭听了不禁冷笑不已,何时这邺城,沦落到被曹军如此惦记的时候了。父亲在时,名士趋之若鹜,天下战将与诸侯投奔者如许。岂是这曹军能够觊觎的?!
袁谭发狠道:“待吾青州兵集结,定诛曹仁。”
他是有一股恼意的。这冀州还能入别人手中吗,在他看来,这冀州本来就是他的。现在曹仁将兵力集结着对准了邺城,明显是非取之不可,这袁谭心里能高兴才怪!
因此也厉兵秣马,做准备要给与曹仁军一举重击。
相比而言,损失了大部实力,只余下名份的袁尚却现实冷酷的多。残酷的现实,已经将他心中的骄傲给狠狠的击碎,恨下的只余仓惶还有明显变得客观的观察的眼神。
他不再如以往那么盲目自负。
开始变得忧心忡忡。
“曹仁若铁了心要攻城,只怕邺城是保不住了……”袁尚心中挺哀痛的,失败的代价就是成为废墟吗?!汉室如此,父亲也是如此!
邺城代表着什么,其它对于四州而言,很清楚。除了幽州叛了以外,其余三州虽入战火而仓惶,但其实都在看着呢!
当年吴拔楚都郢,楚国几十年都没能缓过来。差一点点,就连国家都没有了,若非令尹去秦国哭了几天,求着秦国出兵保下社稷,只怕楚国得灭国亡种。
一个大国被一个小小的吴国欺到这种程度,是何等的悲伤。
楚国向来是春秋实力最强者之一,他的国力虽有盛衰,然而君权从未旁落过,不像晋国,被士大夫所瓜分,他是君强则国强,君弱则国弱的国家。他当然是骄傲的,那个时候经常到中原把各国打的哇哇叫,中原各国恨死了他,表面上也不得不与他友好往来。虽然也不由他作主中原之事,也没让他当上过霸主,然而,若是中原的事情漏了他,那也得怯怯的怕被楚攻打。
可就是这样的楚国,在后期被吴国差点灭国的程度。难道是因为他不强么?!
都城对于一个权力中心有多重要,不言而喻。
自那以后,虽然楚国还是强国,但却慢慢的开始往下走了。
而邺城,先是落入吕布手中,现在又被曹仁所围,一旦陷落,代表着什么?!
代表着袁氏的权威,将彻底的被击碎。天下便不再对袁氏拥有信心。
什么袁氏重新拿回了邺城就能恢复到以往的实力和盛况,这是想屁吃呢。
袁尚隐隐的有所预感,父亲一败,一死,已经是大败了。
倘若袁氏子弟不能再拿回邺城,只有被驱逐的命运。或早或晚而已。
就算侥幸拿回了邺城,又能有什么能力去守得住,并重立威望?!
别说天下诸侯对袁氏没有信心,连百姓和四州都对袁氏子弟没有信心!
从来失败不是一点一点的垮掉的,而是摧枯拉朽般一下子就崩塌的。
袁绍一死,已经崩塌过一次了。
邺城若真成为了废墟,这袁氏……还能有什么威望?!
没见汉天子失了长安以后,只能沦落在许都吗?!哪怕汉室的班底还在,然而,汉早已经不是早先的汉室。
虽有其形,却再无那个能力去号令群雄与天下了!
袁尚想到袁绍那时的盛况,与今对比,连邺城也保不住,那种感伤,不禁泪如雨下。
悲从中来。再想到那时在黎阳坐拥多少人马,而今跟随自己的只有些残兵,那种狼狈,那种落差感,让他十分难受。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更不能往后退。因为他是袁绍指定的继承人,不管袁谭认不认,他都得为袁氏保有最后的尊严!
袁尚心中却十分冷静清楚,如果,不能拿回邺城,袁氏身上的光芒就会半点不剩,完全的褪去不说,甚至是变得斑驳褪色,直至完全的消弥。
到那时,他又如何能保得住呢?!无非是逃亡的命运。
而袁谭,就算拥有青州,大势之下,他也必保不住青州的。
这就像是火,火如势而蔓延,当邺城都没了,青州哪一个不心思浮动,叛变如云,而投靠新的英主?!
到时候,袁谭才知道,人的力量,终究有限。
大势已去的真正滋味。
袁尚是不得不与袁谭求和,不得不低头俯首。他甚至是知道,司马懿现在不过是依赖他们和利用他们。
就这个人,能叫袁谭而得到邺城吗?!
最终不过是为他人作嫁衣裳罢了。
可是,袁尚就算心中隐隐的有所预感,却早已经无法决定事情的走向了!
实力不济,以至沦落至此,这才是现实!
夜幕已升,然而邺城外却亮如白昼,火把如云,从城墙上远远的看出去,那火光仿佛与天连成一线,没有尽头。
这些都是敌军,都是曹军的火把。
所有人都严阵以待,因为他们知道,攻城之战,随时将会开始!
城上也早已布置妥当了投石机,淳于琼与高览严阵以待,可还是很紧张。虽然投石机的打击能力也很强,可是曹仁如此众军,力压全城,这样的实力对比,只怕再厚的城墙也受不住。
一个城池的目标实在是太大了。
曹仁的眼中有火光印亮着邺城的动向。
全军上下都在等着他一声令下!
那是热血之中伴随着的一点点对于胜利的渴望。全寄于这邺城之战。
几方荣辱皆在于此。四州之土的归属也开始于此。自袁绍败之后的割裂的归并也开始于此!
这是一场注定写于史书的最大的一场战争,开始了!
曹仁亲自下了马,到了鼓上开始击鼓,发出军令,“进攻!”
“攻城!”
“杀!”
投石机,登云梯,火石漫天飞砸到人,马,墙,还有漫天的弓箭雨开始了!
惨烈而冷酷,火光印着血色,弥漫着黑暗的夜!
“守城!”淳于琼撕心裂肺的发布军令,道:“放箭!”
火油带着箭朝着像蚂蚁一群群的曹军而去,投石机带着石块,投入他们预定的范围。
砰,砰……
然而还是有更多的石块砸中城墙,砸中他们的士兵,砸的他们头破血流,城墙坑坑洼洼。
这是不惜代价的拿城填的战争。
赌上性命的战争。
对于两方来说都是如此!
张辽亲自来接应张郃。夏侯渊早料到张辽会来接应张郃,冷笑道:“岂叫你如意?!早知你必来此,张辽,受死!”
竟是早早的就埋伏在必经之路上!
张辽便知道,曹仁这不仅是要夺城,更要控制城外的水源。他是准备将邺城死拿在手里的意思。
他们也是人,如果守不住,也已尽力!
天已近暮,二人看着曹军在伐树,敲敲打打的就地取材,准备攻城的器械,以便作长竿,以及箭身,这是要做很多的火把等物。
一般大城池附近是绝对开阔,不给种树的。不是古人不想要绿化,而是,城外若生长了太多的树木,尤其是大树木,在古代那个自然条件下,不用几十年就能长成参天大树。一旦开战的时候,这个玩意,就可能会被围城之人取用,用来攻击城门。
尤其是几人合抱的那种大树,一旦伐下来,合力而抬去撞城门的话,纵然城门是铜铁钢壁,又哪能经得住这样的撞击?!
不过也并非完全的开阔,一般在十里开外,五里开外就会有小树苗之类的,再有,但是农田了。每一年入夏,入秋,都利用城中百姓去砍伐用作柴火之用。城中不仅奖励砍伐树木,还会鼓励砍伐大树木。尤其是长的极高,一看就成柴,特别直的那一类,砍伐回了城,卖给大贵族用作梁屋之用,还能赚上一笔。
所以,古城池也并非是一木一林没有的。
他的外围没有参天大树,但是小树林,草丛也极多。为着的就是军事防御,还有民用互济。就是控制在一定的变量以内。
防止树林太密而影响百姓生活,也是为了防止大型野兽在城外驻扎栖息地。不然人类居住地与野兽群靠的太近,这还怎么生活?!
这种就算是隔离带。有鸟类和小型动物栖息,但也不妨碍人类的生活痕迹,这才是一座大城池该有的平衡。
否则一点树都不见,在农业社会,高度依赖着树木取火的生存方式里,又怎么保障整座城池对于柴火的需求,怎么低成本的运转呢?!
古城池是既需要水源,也需要火。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备柴,而这,平时则需要防火。就需要备水。所以大街小巷子都有水缸,用来万一着火就能够灭火用。
大多数房屋都是木制的时代,水很重要。
有些城池的井多,甚至还有挖上蓄水池的,就是一道弯曲的穿城而过的小弯道,引入护城河中的水源在其中,偶尔雨季的时候,水源丰足充沛,水源也新鲜,都是活水,百姓们甚至可以拿它们洗菜洗衣。
一座城池,有这些才是活的。
而这些,足以让一座城在特殊时期,拥有一些战略物资。
囤货是中原人民的本能,因为自然灾害多,因为不可控的因素太多,什么暴雨,暴雪等极端天气,或是灾年的时候没米下锅,甚至是局势有变,只要有条件的,家家户户都会挖一个地窖,或是准备一个柴房,用来储备粮食。
因为穷怕了,也饿怕了。
人类的本质,与仓鼠并没有什么区别。
而囤这一种病,它甚至不足以成为一种病,它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状态。
中原人也因为多次有这个能力而活下来。囤物资,能让人尽量的可以脱离自然环境的束缚,一些特殊条件的制约,而能够活的稍稍自由。
所以城外是基本都没有大树的。而曹军准备这些,是为了什么,怕是要彻底的准备攻城了。哪怕没有攻城可用的大树木,却有着可以取之不尽的木柴可照明。
高览也没闲着,这种时刻,哪里还能顾得上百姓,必须要采取一级的军事管制,就是要进民家中开始搜刮物资,准备持久战了。
邺城百姓也感受到了紧张的气氛,他们不得已交出粮食,只剩下一点点的时候,那种悲痛,无异于把一生的命运和积蓄交给了守城的兵士。
他们甚至都不知道能不能在这场灾难中活下来!
高览也没有丧心病狂,虽在搜刮粮草,然而,也叫百姓们收拾好家中财物戴在身上,以免有人趁乱抢劫杀人,叫百姓们准备些农具等物,以免有人作乱祸害,一旦真的开战的时候,他们可能是顾不上城中的安全的。
人心惶恐而无所依,便是,邺城内百姓的状态。
这个状态,甚至是不如吕布进城的时候,那个时候虽然恨此贼,但至少还算安全的。
跟生命比起来,他们此时更想要的是苟活与和平。至少邺城到底谁主,随便吧,只要能保住命,管它是英雄还是狗贼。
人,就是如此的卑微,生死之际,所想到的并非是那种笃定的尊严和喜恶,而是最基本的本能。
高览将搜刮来的粮草封在府库中,将搜来的柴火堆放在一边,他的心神十分复杂,道:“……若守不住城,这些必要烧了……”
一想到这,就开始痛心。
反正不能给曹军一点一丁的粮草。
“另外,倘若城破,开了后城门,让百姓自散而逃去避险吧……能否逃难而活命,只看各自的造化了……”反正那时,他们估计也顾不上了。
真正的到了那一步,连百姓也不放出,那他与淳于琼也就真的是半点良心都没了!
诸将应了,这心也一点一丁的沉下去!
“曹仁必要此城,那费力所攻打下来的,也必是残城!”高览咬牙道:“他想要在此处占得一席之位,只怕很难!”
司马懿,袁谭,袁尚哪一个肯?!
现在他实力最强,都死咬住他不放。曹仁拿下城池,也必是惨烈的代价。
然而拿下城池就万事大吉了吗?!
也许,是困局中的困局而已!
眼见曹军在邺城外敲敲打打,这么准备攻城事宜,袁谭听了不禁冷笑不已,何时这邺城,沦落到被曹军如此惦记的时候了。父亲在时,名士趋之若鹜,天下战将与诸侯投奔者如许。岂是这曹军能够觊觎的?!
袁谭发狠道:“待吾青州兵集结,定诛曹仁。”
他是有一股恼意的。这冀州还能入别人手中吗,在他看来,这冀州本来就是他的。现在曹仁将兵力集结着对准了邺城,明显是非取之不可,这袁谭心里能高兴才怪!
因此也厉兵秣马,做准备要给与曹仁军一举重击。
相比而言,损失了大部实力,只余下名份的袁尚却现实冷酷的多。残酷的现实,已经将他心中的骄傲给狠狠的击碎,恨下的只余仓惶还有明显变得客观的观察的眼神。
他不再如以往那么盲目自负。
开始变得忧心忡忡。
“曹仁若铁了心要攻城,只怕邺城是保不住了……”袁尚心中挺哀痛的,失败的代价就是成为废墟吗?!汉室如此,父亲也是如此!
邺城代表着什么,其它对于四州而言,很清楚。除了幽州叛了以外,其余三州虽入战火而仓惶,但其实都在看着呢!
当年吴拔楚都郢,楚国几十年都没能缓过来。差一点点,就连国家都没有了,若非令尹去秦国哭了几天,求着秦国出兵保下社稷,只怕楚国得灭国亡种。
一个大国被一个小小的吴国欺到这种程度,是何等的悲伤。
楚国向来是春秋实力最强者之一,他的国力虽有盛衰,然而君权从未旁落过,不像晋国,被士大夫所瓜分,他是君强则国强,君弱则国弱的国家。他当然是骄傲的,那个时候经常到中原把各国打的哇哇叫,中原各国恨死了他,表面上也不得不与他友好往来。虽然也不由他作主中原之事,也没让他当上过霸主,然而,若是中原的事情漏了他,那也得怯怯的怕被楚攻打。
可就是这样的楚国,在后期被吴国差点灭国的程度。难道是因为他不强么?!
都城对于一个权力中心有多重要,不言而喻。
自那以后,虽然楚国还是强国,但却慢慢的开始往下走了。
而邺城,先是落入吕布手中,现在又被曹仁所围,一旦陷落,代表着什么?!
代表着袁氏的权威,将彻底的被击碎。天下便不再对袁氏拥有信心。
什么袁氏重新拿回了邺城就能恢复到以往的实力和盛况,这是想屁吃呢。
袁尚隐隐的有所预感,父亲一败,一死,已经是大败了。
倘若袁氏子弟不能再拿回邺城,只有被驱逐的命运。或早或晚而已。
就算侥幸拿回了邺城,又能有什么能力去守得住,并重立威望?!
别说天下诸侯对袁氏没有信心,连百姓和四州都对袁氏子弟没有信心!
从来失败不是一点一点的垮掉的,而是摧枯拉朽般一下子就崩塌的。
袁绍一死,已经崩塌过一次了。
邺城若真成为了废墟,这袁氏……还能有什么威望?!
没见汉天子失了长安以后,只能沦落在许都吗?!哪怕汉室的班底还在,然而,汉早已经不是早先的汉室。
虽有其形,却再无那个能力去号令群雄与天下了!
袁尚想到袁绍那时的盛况,与今对比,连邺城也保不住,那种感伤,不禁泪如雨下。
悲从中来。再想到那时在黎阳坐拥多少人马,而今跟随自己的只有些残兵,那种狼狈,那种落差感,让他十分难受。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更不能往后退。因为他是袁绍指定的继承人,不管袁谭认不认,他都得为袁氏保有最后的尊严!
袁尚心中却十分冷静清楚,如果,不能拿回邺城,袁氏身上的光芒就会半点不剩,完全的褪去不说,甚至是变得斑驳褪色,直至完全的消弥。
到那时,他又如何能保得住呢?!无非是逃亡的命运。
而袁谭,就算拥有青州,大势之下,他也必保不住青州的。
这就像是火,火如势而蔓延,当邺城都没了,青州哪一个不心思浮动,叛变如云,而投靠新的英主?!
到时候,袁谭才知道,人的力量,终究有限。
大势已去的真正滋味。
袁尚是不得不与袁谭求和,不得不低头俯首。他甚至是知道,司马懿现在不过是依赖他们和利用他们。
就这个人,能叫袁谭而得到邺城吗?!
最终不过是为他人作嫁衣裳罢了。
可是,袁尚就算心中隐隐的有所预感,却早已经无法决定事情的走向了!
实力不济,以至沦落至此,这才是现实!
夜幕已升,然而邺城外却亮如白昼,火把如云,从城墙上远远的看出去,那火光仿佛与天连成一线,没有尽头。
这些都是敌军,都是曹军的火把。
所有人都严阵以待,因为他们知道,攻城之战,随时将会开始!
城上也早已布置妥当了投石机,淳于琼与高览严阵以待,可还是很紧张。虽然投石机的打击能力也很强,可是曹仁如此众军,力压全城,这样的实力对比,只怕再厚的城墙也受不住。
一个城池的目标实在是太大了。
曹仁的眼中有火光印亮着邺城的动向。
全军上下都在等着他一声令下!
那是热血之中伴随着的一点点对于胜利的渴望。全寄于这邺城之战。
几方荣辱皆在于此。四州之土的归属也开始于此。自袁绍败之后的割裂的归并也开始于此!
这是一场注定写于史书的最大的一场战争,开始了!
曹仁亲自下了马,到了鼓上开始击鼓,发出军令,“进攻!”
“攻城!”
“杀!”
投石机,登云梯,火石漫天飞砸到人,马,墙,还有漫天的弓箭雨开始了!
惨烈而冷酷,火光印着血色,弥漫着黑暗的夜!
“守城!”淳于琼撕心裂肺的发布军令,道:“放箭!”
火油带着箭朝着像蚂蚁一群群的曹军而去,投石机带着石块,投入他们预定的范围。
砰,砰……
然而还是有更多的石块砸中城墙,砸中他们的士兵,砸的他们头破血流,城墙坑坑洼洼。
这是不惜代价的拿城填的战争。
赌上性命的战争。
对于两方来说都是如此!
张辽亲自来接应张郃。夏侯渊早料到张辽会来接应张郃,冷笑道:“岂叫你如意?!早知你必来此,张辽,受死!”
竟是早早的就埋伏在必经之路上!
张辽便知道,曹仁这不仅是要夺城,更要控制城外的水源。他是准备将邺城死拿在手里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