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陷入思虑的刘盈,从未央宫走出,踏上回家的路,阳毅不由隐隐担忧起来。
齐王刘肥是个什么样的人,阳毅自然有九成以上的把握。
——铁憨憨。
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齐悼惠王刘肥的一生,几乎是‘憨’字的完整示范。
当今太后吕雉身怀六甲,怀着鲁元公主在家养胎时,刘邦那个老流氓一时没忍住,就在隔壁村寻得外室曹氏。
鲁元公主出生在沛县后没多久,齐悼惠王刘肥,也出生在了隔壁村,与生母相依为命。
当时的刘邦还只是秦泗水亭长,色大胆小;有胆偷腥,却根本不敢将刘肥母子接回家中。
就连送些钱粮接济,刘邦都有些吃力。
——要知道就连樊哙、周勃这样的‘狐朋狗友’,刘邦都是凭借到兄长刘仲家蹭饭,才勉强‘养活’的!
就这样过了几年,始皇驾崩沙丘,二世继立,天下诸侯并起,战火骤燃。
等刘邦从芒砀山上走下,回到丰、沛之地招兵买马,打算大干一场时,刘肥的生母曹氏,早已经死在了战乱当中。
自那时起,刘肥就一直被吕雉养在身边。
等刘肥十五岁时,汉室立,刘邦就把刘肥扔到了关东,去做齐王了。
儿时‘单亲’,之后又很少见到父亲,长期寄人篱下,被嫡母吕雉养育的经历,养成了刘肥胆小懦弱,极易动摇的性格。
就拿前时之事来说:吕后‘召宗亲诸侯朝长安’的诏书一下,刘肥就屁颠屁颠来了。
非但来了,而且是宗亲诸侯中,第一个赶到长安!
——要知道齐国,可是远在东海沿岸!
纯按距离来看的话,齐国与长安的距离遥远程度,应该仅次于汉室东南版图的吴国、东北版图的燕国,并与楚国大致相同。
可现在,别说吴王楚王、赵王代王了,就连坐镇关东门户,王都睢阳城距离函谷关不过数百里的梁王刘恢,都还没有到长安。
再说昨天那件事:刘盈二两马尿下肚,喝上了头,开口让刘肥上座,刘肥就真不管不顾坐上去了!
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刘肥因‘上座’之事惹怒吕雉之后,所做出的选择也是让人大跌眼镜。
——陪同刘肥一起来长安的齐国内史一劝,刘肥就想都不想,将城阳郡割让出来,给大姐刘乐做了汤沐邑。
而城阳郡,足足占了如今齐国疆土的三分之一还要多一些……
再然后,不知是被谁又暗中威胁,刘肥更是做出了一件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事。
把自己同父异母的亲姐姐刘乐,尊为自己的王太后!
只能说,刘肥这个人,几乎没有‘耳根子’这种东西。
别人说啥都听、说啥都信,做出来的事没有任何诸侯王应有的成熟、稳重可言。
自然而然,阳毅对刘肥这么个脾性柔弱的齐王,也就没有太大的担忧。
但话又说回来,就像阳毅方才对刘盈所言:人是会变的。
有些事,可能并不是某人原本就想这么做,而是被身份、地位,以及拥有的能量所影响,才起了不该有的心思。
就拿如今盘踞关东,南面而成王的这些个关东宗亲来说:
——大约二十多年后,身为高皇帝刘邦第七子的淮南王刘长,就会因为‘谋逆’而饿死在囚车之上。
那刘长是天生脑后有反骨,从小就憋着要造反?
再有:大约四十年后,如今盘踞东南之地的吴王刘濞,便会伙同楚王刘交的孙子刘戊,以及齐王刘肥的四个儿子,发动那场留名青史的吴楚七国之乱!
那刘濞是天生逆贼?
楚王刘戊跟随刘戊造反,是号称‘温润长者’的楚元王刘交所教?
刘肥的四个儿子,从小就被刘肥教育‘有机会就抓紧造反’?
如果真是那样,那阳毅也用不着如此麻烦,去考虑怎么解救刘肥,穷思怎么拯救刘如意母子了。
无论是二十年后,因带着四十几个人扯旗造反而丢掉性命的刘长,还是将战火席间半壁江山的吴王刘濞,实际上都不是什么‘天生逆贼’。
只不过手上的剑锋利了,府库钱粮充实了,国中军队日益强大了,才让他们萌生出‘要不,试一试?’的想法。
所以对于关东这一票有谋反‘前’科,未来有可能为祸地方的宗亲诸侯家族,阳毅不可能去学后世某些历史歪歪文,来一出‘开局点杀汉祚逆贼’。
盖因为历史上绝大多数‘顺天承命’,都是一次又一次的‘无路可走’,所硬生生逼出来的。
说再简单点就是:谋逆的从来不是某个人体,而是当时促成此人谋逆的时代背景,以及促成这个群体群体意志的原因。
至于我们能在历史上看到的,不过是这个群体意志的代表人物,以及其个人欲望、个人得失、成败而已。
就好比元末至顺年间,即便没有开局一个碗的朱八八,蒙元的江山也早就坐到头。
明末天下大乱,也不是杀两三个汉奸,如吴三桂之流,就能阻止满清入关的。
如此说来,阳毅对关东宗亲诸侯的看法,也就显而易见了。
——不管这个人在历史上做过什么,只需要按部就班,一视同仁,统一按照‘准逆贼’的标准去削弱,就可以了。
就比如齐王刘肥,如今坐拥齐地七十三城,号称关东第一大诸侯国。
掌控如此辽阔、富庶的封土,哪怕刘肥没有歪心思,手底下的人也未必不会有。
但要是没有了这个辽阔到令人咂舌的领土,哪怕刘肥的子孙当中,出了个一出生就哭嚷着要造反的煞星,心里也不会有那么大的底气。
毕竟‘觊觎神圣’这种事,要是心里没底气,没有一半以上的把握,没有人会愿意赌上身家性命,放弃已有的生活,去做以卵击石的蠢事。
当然,对于关东宗亲诸侯的削弱计划,距离具体提上日程还远了些。
此时的阳毅,还是将大半注意力,放在了让刘盈坐稳皇位之上。
而脑海中的历史知识,则在此刻提醒着阳毅:此番,关东宗亲诸侯朝长安,齐王刘肥‘上座’事件,还仅仅只是一道开胃菜……
齐王刘肥是个什么样的人,阳毅自然有九成以上的把握。
——铁憨憨。
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齐悼惠王刘肥的一生,几乎是‘憨’字的完整示范。
当今太后吕雉身怀六甲,怀着鲁元公主在家养胎时,刘邦那个老流氓一时没忍住,就在隔壁村寻得外室曹氏。
鲁元公主出生在沛县后没多久,齐悼惠王刘肥,也出生在了隔壁村,与生母相依为命。
当时的刘邦还只是秦泗水亭长,色大胆小;有胆偷腥,却根本不敢将刘肥母子接回家中。
就连送些钱粮接济,刘邦都有些吃力。
——要知道就连樊哙、周勃这样的‘狐朋狗友’,刘邦都是凭借到兄长刘仲家蹭饭,才勉强‘养活’的!
就这样过了几年,始皇驾崩沙丘,二世继立,天下诸侯并起,战火骤燃。
等刘邦从芒砀山上走下,回到丰、沛之地招兵买马,打算大干一场时,刘肥的生母曹氏,早已经死在了战乱当中。
自那时起,刘肥就一直被吕雉养在身边。
等刘肥十五岁时,汉室立,刘邦就把刘肥扔到了关东,去做齐王了。
儿时‘单亲’,之后又很少见到父亲,长期寄人篱下,被嫡母吕雉养育的经历,养成了刘肥胆小懦弱,极易动摇的性格。
就拿前时之事来说:吕后‘召宗亲诸侯朝长安’的诏书一下,刘肥就屁颠屁颠来了。
非但来了,而且是宗亲诸侯中,第一个赶到长安!
——要知道齐国,可是远在东海沿岸!
纯按距离来看的话,齐国与长安的距离遥远程度,应该仅次于汉室东南版图的吴国、东北版图的燕国,并与楚国大致相同。
可现在,别说吴王楚王、赵王代王了,就连坐镇关东门户,王都睢阳城距离函谷关不过数百里的梁王刘恢,都还没有到长安。
再说昨天那件事:刘盈二两马尿下肚,喝上了头,开口让刘肥上座,刘肥就真不管不顾坐上去了!
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刘肥因‘上座’之事惹怒吕雉之后,所做出的选择也是让人大跌眼镜。
——陪同刘肥一起来长安的齐国内史一劝,刘肥就想都不想,将城阳郡割让出来,给大姐刘乐做了汤沐邑。
而城阳郡,足足占了如今齐国疆土的三分之一还要多一些……
再然后,不知是被谁又暗中威胁,刘肥更是做出了一件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事。
把自己同父异母的亲姐姐刘乐,尊为自己的王太后!
只能说,刘肥这个人,几乎没有‘耳根子’这种东西。
别人说啥都听、说啥都信,做出来的事没有任何诸侯王应有的成熟、稳重可言。
自然而然,阳毅对刘肥这么个脾性柔弱的齐王,也就没有太大的担忧。
但话又说回来,就像阳毅方才对刘盈所言:人是会变的。
有些事,可能并不是某人原本就想这么做,而是被身份、地位,以及拥有的能量所影响,才起了不该有的心思。
就拿如今盘踞关东,南面而成王的这些个关东宗亲来说:
——大约二十多年后,身为高皇帝刘邦第七子的淮南王刘长,就会因为‘谋逆’而饿死在囚车之上。
那刘长是天生脑后有反骨,从小就憋着要造反?
再有:大约四十年后,如今盘踞东南之地的吴王刘濞,便会伙同楚王刘交的孙子刘戊,以及齐王刘肥的四个儿子,发动那场留名青史的吴楚七国之乱!
那刘濞是天生逆贼?
楚王刘戊跟随刘戊造反,是号称‘温润长者’的楚元王刘交所教?
刘肥的四个儿子,从小就被刘肥教育‘有机会就抓紧造反’?
如果真是那样,那阳毅也用不着如此麻烦,去考虑怎么解救刘肥,穷思怎么拯救刘如意母子了。
无论是二十年后,因带着四十几个人扯旗造反而丢掉性命的刘长,还是将战火席间半壁江山的吴王刘濞,实际上都不是什么‘天生逆贼’。
只不过手上的剑锋利了,府库钱粮充实了,国中军队日益强大了,才让他们萌生出‘要不,试一试?’的想法。
所以对于关东这一票有谋反‘前’科,未来有可能为祸地方的宗亲诸侯家族,阳毅不可能去学后世某些历史歪歪文,来一出‘开局点杀汉祚逆贼’。
盖因为历史上绝大多数‘顺天承命’,都是一次又一次的‘无路可走’,所硬生生逼出来的。
说再简单点就是:谋逆的从来不是某个人体,而是当时促成此人谋逆的时代背景,以及促成这个群体群体意志的原因。
至于我们能在历史上看到的,不过是这个群体意志的代表人物,以及其个人欲望、个人得失、成败而已。
就好比元末至顺年间,即便没有开局一个碗的朱八八,蒙元的江山也早就坐到头。
明末天下大乱,也不是杀两三个汉奸,如吴三桂之流,就能阻止满清入关的。
如此说来,阳毅对关东宗亲诸侯的看法,也就显而易见了。
——不管这个人在历史上做过什么,只需要按部就班,一视同仁,统一按照‘准逆贼’的标准去削弱,就可以了。
就比如齐王刘肥,如今坐拥齐地七十三城,号称关东第一大诸侯国。
掌控如此辽阔、富庶的封土,哪怕刘肥没有歪心思,手底下的人也未必不会有。
但要是没有了这个辽阔到令人咂舌的领土,哪怕刘肥的子孙当中,出了个一出生就哭嚷着要造反的煞星,心里也不会有那么大的底气。
毕竟‘觊觎神圣’这种事,要是心里没底气,没有一半以上的把握,没有人会愿意赌上身家性命,放弃已有的生活,去做以卵击石的蠢事。
当然,对于关东宗亲诸侯的削弱计划,距离具体提上日程还远了些。
此时的阳毅,还是将大半注意力,放在了让刘盈坐稳皇位之上。
而脑海中的历史知识,则在此刻提醒着阳毅:此番,关东宗亲诸侯朝长安,齐王刘肥‘上座’事件,还仅仅只是一道开胃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