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北庭论政
    为不影响正常朝务,一般早朝只进行一个时辰左右,天亮后职官们便各自回归朝房,今天陇右封赏也不例外,一个时辰后便结束了。
    李庆安和其他将领则要去兵部办理任职手续,他刚走出大殿便被李林甫叫住了,“七郎,等一下!”
    李庆安连忙躬身施礼道:“属下参见相国!”
    从陇右回来后,李庆安还没有见过李林甫,也并不是他没有时间,而是他不太想见这位口蜜腹剑的大唐宰相,他着实领教了李林甫的手段,为将自己安插进太子阵营,不惜让边将去江淮练兵,使他在扬州破了盐案后,被引入了太子党。
    兜了如此大一个圈子,李林甫的目的就只有一个,让自己加入太子党,挑太子和杨家之斗,他来坐收渔利,说白了,就是要狙击杨钊对他相位的威胁。
    虽然他不想成为李林甫的棋子,但早朝封赏后,他发现自己还是摆脱不了李林甫的牵扯,他被封为庭州都督、北庭节度副使,而北庭节度使还是李林甫兼任,他简直怀疑自己就任北庭,还是李林甫的推荐,否则不会这么巧。
    李林甫笑眯眯走上前道:“想不到咱们又成了同僚,有时间吗?我们聊一聊北庭的事务。”
    李庆安无法拒绝,只得应允道:“相国有令,属下自当遵从。”
    “那好,随我去书省,你兵部之事,我另派人替你办妥。”
    书省就在含元殿旁,两人一路慢慢走了过去,“七郎,没有想到自己会封到北庭吧!”
    “属下确实没有想到,属下身为安西军整整三年,要离开安西,还真有点舍不得。”
    “念旧是人之常情嘛!不过在安西你能发挥的余地不大,最多也就是嗣业那个位置,而北庭就不一样的,你几乎是和高仙芝并驾齐驱,主管一府军政,七郎,你还不到三十岁,便获得如此高位,这只有大唐宗室才有的资格啊!”
    李林甫口气温和,笑容和蔼,仿佛一个长者对晚辈的谆谆教诲,这也是他的一贯作风,对下级官员都是和蔼可亲,他招牌似的笑容让无数官员倍感亲切、如沐春风,也使他广受拥戴。
    但对李庆安却是另一番感受,他感觉李林甫已经改变了策略,不再把他视为相国党,而是用一种略为平等的姿态和他谈话,说实话,他更喜欢这种方式,只要双方有利,合作也未尝不可。
    走了片刻,两人便来到了书省殿前,这里已经等候了十几名地方官员,准备向李林甫汇报地方政务。
    李林甫摆摆手笑道:“各位再稍等片刻,请到里面去喝茶休息。”
    “多谢相国,我们稍等无妨。”
    官员们纷纷拱手致谢,跟随一名书省官员走进了大门,这时,李庆安忽然看见官员有一个熟悉的面孔,竟然是独孤浩,独孤明珠的父亲,他连忙上前施礼,“独孤伯父几时进京的?”
    “我去年腊月二十九就回来了,过了十五就回去,庆安,恭喜你了。”
    独孤浩笑着给李庆安介绍旁边两位同僚道:“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益州太守韦涣,这位是苏州太守崔平渡。”
    两人都是家高宦,韦涣脸方而身材高胖,崔平渡质彬彬、皮肤白皙,两人上前拱手施礼道:“李将军威名我们早有耳闻,幸会!幸会!”
    “庆安毫末之功,不足挂齿,让两位使君见笑了。”
    众人寒暄几句,都进去了,独孤浩又低声对李庆安道:“这几天来家里吃顿饭吧!昨晚老爷子还说你呢。”
    “好!我一定到。”
    独孤浩笑着拍拍他的肩膀,也进去了,旁边李林甫一直笑而不语,待众人走了,他才笑眯眯道:“七郎人缘不错啊!”
    “独孤使君是我在扬州认识,相国知道的。”
    “哈哈!不错!我是很清楚,走吧,我们进去谈。”
    两人走进书省大门,一直来到李林甫的朝房前,门口站着一人,约三十岁左右,留着短须,目光明亮,从袍服上看,他是一名低级的官员。
    此人见李林甫走来,立刻躬身施礼道:“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岑参应命前来,参见相国。”
    ‘岑参?’李庆安愣了一下,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边塞诗人岑参吗?
    李林甫点点头,对李庆安笑道:“岑参军的诗写得极好,朝廷已经正式任命他为北庭节度府判官,即将出塞赴任,今天我让你们先认识一下。”
    他又对岑参道:“这位就是李庆安,将来主管北庭事务。”
    岑参打量一眼久负盛名的李庆安,见他一表人才,不禁心生好感,连忙上前见礼,“卑职岑参,参见李使君。”
    “岑兄不必客气,以后还请多多关照。”
    两人寒暄几句,李林甫便对岑参道:“李将军在兵部还有些手续未办,现在他没有时间,你就去代他把手续办妥吧!”
    “卑职遵命,这就去。”
    岑参又看了李庆安一眼,两人目光对视,李庆安微微一笑,点了点头,岑参向他一拱手,快步去了。
    “七郎,进屋谈吧!”
    李庆安这才跟着李林甫进了朝房,房内收拾得非常简洁素雅,给人印象最深的却是书案上码放着厚厚三叠奏折,每一叠奏折都有三尺高,在桌案旁边还堆放着两百多本奏折,这些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书奏折,经过六部初审后,最后都要集在李林甫这里,大唐君相分权,除了比较重要的事情和一些重要人事变动要禀报李隆基外,其余的琐碎事务到了李林甫这里就结束了,因此李林甫每天都要处理大量的公务,十分忙碌。
    “七郎,坐吧!”
    李林甫让李庆安坐下,又命书童给他倒了热茶,李林甫也坐下来苦笑道:“明天开始要放假三天,可我这里却堆了大量的事情需要解决,我不得休息啊!”
    李庆安喝了一口茶,笑问道:“相国为何不把奏折带回府去处理?”
    李林甫脸一沉道:“绝对不行!公事怎么能带回府,那不是变成公事私处了吗?”
    或许觉得自己口气硬了,他又缓和一下语气道:“七郎,你还没有体会,为高位者,比一般官员更须要谨慎小心,尤其我这相国,若不依规矩法度做事,那人人都可以效仿,把事情带回家去,然后相关利益者夜里上门,大唐的朝堂岂不是变得乌烟瘴气?”
    李庆安连忙身道:“相国教诲,卑职铭记在心。”
    “坐下吧!”
    李林甫摆摆手又道:“你是要记住,因为从现在开始,你不仅是一个将军,而且还是为政一方的父母官,北庭三州的数十万军民都要仰仗你生活,我虽为北庭节度使,但实际上并不过问北庭事务,所有军政事务都由你来处理,七郎,你责任重大啊!”
    李庆安默默点了点头,他出任北庭,不仅是掌北庭二万军队,而且他还是北庭节度府长史,也就是地方政务也归他管理,北庭大都护是荣王李琬遥领,节度使是李林甫兼任,这两人都是名义上的任职,北庭的军政大权实际上都是他一手统揽。
    “请相国放心,我会竭尽全力而为。”
    “光竭尽全力还不行,你首先要知道,朝廷为什么要派你去北庭。”
    李林甫站身,走到墙边刷地拉开了帘幕,墙上是一幅安西北庭地图,他拾一根木棍,指着北庭周边道:“北庭原隶属于安西都护府,睿宗景云二年升为大都护府,与安西分治天山南北,北庭设置之初是为了防御突骑施和坚昆二部,如今突骑施衰败,坚昆被回纥征服,所以北庭的主要防御对象变成了金山以西的葛逻禄人和回纥人,维护我大唐对北庭的实际控制,以及维护大唐在夷播海以东的利益,这是北庭军的重任,另外,在北庭的汉人也远远多于安西,往来于安西和原的商人也为数众多,保护北庭汉人的安全和丝绸的畅通也是你肩负的责任。”
    “相国之言,属下记住了。”
    “我刚才说的其实只是一种泛泛的责任,下面我要和你具体谈一谈朝廷对岭西地区的战略计划,如何抵御大食东扩。”
    李林甫足足和李庆安谈了一个时辰,由于李林甫还要接见地方官员,李庆安便告辞了,兵部办理手续之事,李林甫已经安排人替他办妥了,在朝无事,李庆安便骑马返回了住处。
    今天李林甫和他的谈话丝毫没有涉及到太子和杨钊,都是在谈北庭,今天李林甫的一席话,让李庆安改变了对李林甫的一种偏颇看法,历史上对李林甫的评论大多是他精于权术、口蜜腹剑,给人的感觉,似乎李林甫整天便是在整人和争权度过,实际上李林甫对政事的勤勉,绝不亚于任何一个名相,他同样也殚精竭虑地思考着大唐对西域的控制。
    此时,李庆安的脑海里还回荡着李林甫对北庭的战略部署。
    ‘为抵御大食东扩,朝廷决定在条件成熟时恢复碎叶军镇,从长远考虑,朝廷有意将北庭与安西合二为一,成立新安西节度,七郎,好好努力,你很有希望成为第一任新安西节度使。’
    ‘突骑施人已经衰败,内讧不止,朝廷便有意在恢复碎叶军镇之前,暂时扶持葛逻禄人取代突骑施人,以抵御大食东扩,但鉴于突骑施人的教训,对葛逻禄人不能一味放纵,须恩威并施,让其死心塌地为大唐效力。’
    ‘杨钊为剑南节度使,主管南诏事务,但我并不看好他,七郎,我希望你的北庭在控制葛逻禄人和突骑施人余部上能有所作为,要让圣上明白,最后选择你,才是明智之举。’
    李庆安对着灰蒙蒙的天空呼出一口白气,此刻他就恨不得双肋插翅,飞到北庭去施展他的雄心壮志。
    远远地,他已经看了高力士的府第,就在这时,迎面驰来几名骑马之人,为首者是一名宦官,他老远便喊道:“李将军,娘娘有旨,命你立刻去兴庆宫觐见。”

章节目录


天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高月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高月并收藏天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