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准备把京畿放在幽州蓟县一带,可以就近掌控辽东以及百济、新罗之地……”文易指着世界地图,说道:
    “华夏之敌往往是起于北方草原大漠的游牧民族,把京畿放在这里,有助于打造北方防线……”
    桓温看着世界地图,新罗百济就是去商洲(美洲)最重要的交通要道,必须要掌握在自己手里。
    把京城放在幽州,再加上强大的水师,确实可以很方便的掌控此地,对于国家未来的发展很重要。
    甚至对整个北方的掌控都会加强。
    “但此处实在太荒凉,想要建设起来花费巨大。”
    文易笑道:“唐国最不缺的就是资源,再说不是有那些士族豪强富户吗,把他们迁过去正好用得上。”
    桓温被说服,从战略上来说,幽州确实是个不错的京畿之地。
    得知桓温肚子里有全套的治国之策,文易天天拉着他讨论统一后国家建设问题。
    而桓温也知道自己没有机会得天下了,想推行自己的治国之策只能靠别人。加上新降想要表现,也是知无不言。
    这些天两人聊的非常尽兴,都感觉获益良多。
    京师问题自然也是重中之重,桓温的意思是放在关中或者洛阳。关中平原土地肥沃,周围有险关守卫,自古以来就是京畿的首选。
    洛阳是天下的中心,国都的最好选择之一。
    然而文易选择了幽州的蓟县,也就是前世的首都。倒不是他非要模仿前世,而是放在这里确实有很多优势。
    上面提到的战略地位就不说了,还有一点他没有说,是出于经济需要。
    因为地理原因,北方发展经济天然不如南方。南方那边朝廷都不用管,天然就能形成好几个经济中心。
    如果再把政治中心放在那里,北方怎么办?
    信不信将来北方遇到了什么困难,朝中某些目光短浅之辈会毫不犹豫的放弃这里?
    前世历史上可是发生过这种事情的。
    就算这种极端的情况不出现,南方天时地利人和全占,北方就真的永无出头之日了,长久下去必然会酿成大祸。
    最好的办法是把京畿放在北方,利用政治中心的优势发展北方的经济。
    让南北之间的差距保持在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这才是长久之道。
    敲定京畿的问题之后,两人又开始商讨如何迁徙豪强富户。
    “最怕的就是有人隐匿财产……其实不用怀疑,根本就没有人愿意主动交待自己的财产,我们必须要想办法去查。”
    桓温道:“办法其实很简单,就看陛下愿不愿意用。”
    文易道:“哦,什么办法不妨先说一说。”
    桓温道:“办法并不新鲜,汉武帝就用过。凡隐匿财产不报者,罚没所有财产,家人贬为贱籍。”
    “大唐律法没有贱籍,只要罚没他们家产就可以了。”
    “同时鼓励大家举报,凡举报豪强富户隐匿财产者,一旦查实可获得违法者一半的家产。”
    “如此双管齐下,所有隐匿着将无所遁迹。”
    文易敬佩的道:“汉武帝真乃吾辈之楷模也……把这一条记下来,等会呈报给我。”
    最后一句话是对旁边的起居郎说的。
    古代天子身边都有起居郎,记录天子的一言一行,唐国自然也有。
    只是和别的国家不同的是,唐国的起居郎只记录工作上的事情,更类似于秘书,休息不需要记载。
    啥,你说不合规矩?
    劳资就是开国皇帝,说啥就是啥。
    这时马亦白急匆匆的跑过来,递上一封奏折道:“陛下,这是王旅长送过来的。”
    文易还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不在意的道:“看你这表情,怎么了?不会是他进攻受挫了吧?”
    马亦白道:“不是……您还是看看吧。”
    文易心下好笑,但等他看到上面的内容的时候就再也笑不出来了。
    “王安,坏我大事。”
    见此桓温也很好奇,但他很知道分寸没有多问,而是准备提出告辞。
    文易把奏折丢给他,道:“此事和你也有关系,看看吧。”
    和我有什么关系?桓温赶紧接过来,打开一看也大惊失色:“这……陛下赶紧下旨阻止他呀。”
    文易摇头道:“晚了,这会儿他已经动手了……我就不该放他去会稽郡。”
    对于这件事情桓温自然不好说什么,只是道:“晋国几乎所有的刺史太守长史都是士族豪强担任,一旦消息传开他们必然会死守。”
    “陛下原本计划的打下建康然后招降的计划已经行不通,必须要重新制定计划才行。”
    文易叹道:“我知道,我担心的不只是晋国,还有秦国和凉国。这个消息一旦被他们知道,几乎没有和平解决的可能了。”
    不过他也不是怨天尤人的人,事已至此再生气也晚了,马上下令道:
    “从禁卫军抽调一个旅去会稽郡,归王安指挥。告诉他,要么不做要做就做绝,别留尾巴。”
    听到这个命令,桓温心中叹了口气,士族豪强全完了。同时他又很庆幸自己投降的早,否则桓家也是被屠杀的一员。
    火器之下一切抵抗都是土鸡瓦狗,更何况唐国的强大不只是火器,还有制度。
    很快他就收拾好心情,现在各人顾各人吧,于是说道:
    “既然速战招降的计划失败,陛下不妨从现在开始就在已占领的土地实行土改,每打下一处就进行土改,稳步推进。”
    “唐国拥有火器之利,再得到民心支持只会越来越强,反抗者不过是苟延残喘而已。”
    文易想了一下说道:“好,同时进行吧。马亦白,传令国内,把我们前几年培养的后备官吏全都派出来吧。”
    “传令给冼芸,让她别看着了把岭南打下来。嗯,从国内调一个旅归她指挥。”
    “警告她,我不想看到军队祸害百姓的事情发生,否则别怪我不讲情面。”
    马亦白严肃的道:“是。”
    文易又看向桓温,道:“桓将军,燕国的旧权贵官吏不会老老实实接受土改,需要大军对地方进行弹压。”
    “火器军人数有限,很多小地方无暇顾及,弹压地方的任务就只能麻烦你的手下了。”
    桓温心中一喜,越是有用他家就越安全,当即说道:“陛下言重了,我亦是唐臣,为国尽忠本就是应当为之事。”
    “我这就传令给幼子,让他带兵配合朝廷进行土改。降军中很多都是豫州军,陛下不妨派无奕公一起去。”
    幼子是桓冲的字。
    文易点点头,就算桓温不说他也会这么做的。
    虽然他很鄙视联姻什么的,但也不得不承认,在这个年代这一套真的很管用。
    有谢道韫在,谢奕没有任何抵触就转变成了唐臣,且会非常忠心。
    让他带领一部分原桓温军弹压地方,根本就不用担心他会造反,或者阳奉阴违之类的。
    桓温主动提议让谢奕去,就有这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是分桓冲的权。
    毕竟十几二十万大军,桓冲要真敢一个人负责,那就是自己给自己脖子上套绳索。
    有谢奕分权牵制,大家都放心。
    不过他也看出来了,唐国这边确实缺人手,于是又出主意道:“慕容垂、慕容德都是有大才之人,就这样放着不用实在浪费。”
    “陛下不如派他们带领燕国降军南下晋国,用以弹压地方,如此一来火器军就可以集中兵力攻打强敌了。”
    文易赞道:“桓将军又帮了我一个大忙呀。”
    然后就下令让慕容垂等人带兵南下。
    用南方的晋国降军去北方的燕国弹压地方,然后用北方的燕国降军去南方的晋国弹压地方。
    不用担心他们和当地的豪强富户勾结,完美解决了唐国兵力不足的问题。
    等各项命令传达下去,对整个战略作出调整,文易才坐下无奈的叹了口气。
    王安真是会找麻烦啊。
    原本他的计划是先用绝对的实力逼迫各方势力投降,减少局部战斗带来的人员损失。
    然后把士族豪强富户迁徙到荒凉的幽州去,把地方的权力空缺出来,然后抽调唐国的官吏填充进去。
    等完成权力的交接之后,再进行土改。
    这种方法就是温水煮青蛙,不会激起旧贵族的大规模反叛。而且并非所有的旧贵族都一无是处,很多都是不错的人才。
    可以尝试对其中的一部分进行教育转化。
    王安迫不及待的动手,打乱了他所有的计划。一旦会稽郡这边的事情传出去,还有哪家士族豪强敢投降?
    尤其是那些有污点的家族,会拼死进行抵抗。虽然唐国不怕,但也会拖慢他们一统天下的速度。
    还有秦国、凉国、代国,投降的概率就更小了。
    所以他才会改变策略,既然温水煮青蛙的办法没用了,那就来硬的。
    直接上土改。
    一边打一边进行改造,胜利依然是属于唐国的。
    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
    温水煮青蛙的缺点是前期容易,后面麻烦。
    士族豪强富户会通过各种方法掣肘朝廷,给新政添麻烦。还会传播老一套的知识,不利于大唐新知识体系的建立和传播。
    而且和平年代朝廷也不能随随便便就杀人灭族,到时候还真的有点麻烦。
    激进的方法前期比较麻烦,毕竟直接站在了所有权贵的对立面,但根基扎的牢固后面行事会很方便。
    没有这些老顽固捣乱,国家就任他施为。
    而且现在是战争时期大家各为其主,我杀你天经地义,谁也没办法说三道四。
    但这么做的缺点也很明显,会多死很多人,会让国家少很多的人才。
    只能说两种方法都各有可取之处。
    之前文易是出于对人才的爱惜,不想多制造杀戮才选择了温水煮青蛙。现在既然第一条路被堵死,那就走第二条吧。
    对于王安的擅自行动,他除了生闷气也实在没什么好办法。
    这个人做事真的是滴水不漏,报仇是文易自己同意的,他只是在执行命令,最多就是在执行的时候多杀了那么亿点点人。
    当然了,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他是文易的忠实信徒,在践行文易的思想。
    而且在文易的计划里,未来王安是要率领海军进行大航海,开拓航道征服世界的。
    如果他没有自己的想法,不信仰文易的思想,文易还真不放心把这件事情全权交给他。
    这才是最无奈的地方。
    对于这种人真是打也打不得骂也骂不得,除了教化就真的没有办法,就算给予处罚也只能是惩戒性质的。
    免职或者杀掉?以后谁还敢效忠你,谁还敢信仰你的思想?
    ……
    会稽郡,因为唐军突然对士族豪强下杀手,而且一出手就灭掉了王庾两家在会稽郡所有的势力,让士族豪强们惶恐不安。
    哪怕唐国张贴布告,说是为了报当年杀害密探之仇。
    可信度实在太低了。
    而且不就是一个普通的密探吗,至于让高贵的士族陪葬吗?还一次杀那么多?
    但不管怎么说,看到布告很多人确实放下了走极端的想法——侥幸心理也算是人类的一大缺点了。
    主要是在他们看来,唐国实在没有对他们动手的道理。
    还是那句话,整个晋国都是士族豪强的天下,所有的州郡都控制在他们手里。唐国要是敢对他们动手,那就是在逼反所有州郡。
    他们不相信唐国会这么不明智。
    谢家自然也得知了唐国的行动,全员惶恐不安,阮蓉安抚许久才稳住人心。
    但私下她却没有了之前的自信。
    “之前我说唐国不允许有士族,你问我他们会怎么对待晋国的士族,现在有答案了。”
    诸葛文熊压下心中的惊恐,道:“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逼反所有州郡对他们有什么好处?”
    阮蓉摇摇头道:“唐国的一切都超出常人的理解,他们想做什么没有人能猜到。”
    诸葛文熊道:“那他们不会对我们动手吧?”
    阮蓉苦笑道:“如果是以前我会毫不犹豫的说肯定不会,现在我也不敢保证了。”
    就在两人忧心忡忡的时候,一名仆人连滚带爬的跑进来说道:“夫人,夫人……不好了,唐……唐军把我们包围了。”

章节目录


五胡烽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步兵长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步兵长并收藏五胡烽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