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保从北镇抚司大狱出来,忙去翊坤宫向郑妙谨汇报。
汇报完又去了东暖阁。
朱翊镠正在看这次京察中评估不合格即将裁汰下去的官员名单。
“万岁爷。”冯保进来轻轻喊了一声。
“有事吗?”朱翊镠头也不抬。
“奴婢刚去了淑嫔娘娘那里一趟。”冯保谨小慎微地回答说。
“是为了她哥打架一事?”朱翊镠依然还是一副漫不经心的样。
“是的,万岁爷,但也不全是。”
“伴伴有话不妨直言。”
“奴婢去翊坤宫前还去了一趟北镇抚司,郑国泰一个人正在郁闷地喝酒。”
“他对朕有怨言吧?”
“是有那么一点点,不过奴婢奉淑嫔娘娘之命已经警告过他了,想必接下来他不敢胡说八道胡作非为的。”
“哎!”朱翊镠微微叹了一口气,他不问也知道郑国泰抱怨什么。
“万岁爷平常很少叹气的。”冯保非常敏锐地说了一句。
“滔滔天下,知朕者几何?”朱翊镠感慨一声,这才抬头问道,“她哥是不是仗着郑淑嫔说了一些不中听的话?”
“郑国泰就是不识抬举。”冯保恨恨地道,“他还以为当初是淑嫔娘娘救了万岁爷立有大功,但奴婢清楚是万岁爷救了淑嫔娘娘才对,这一点淑嫔娘娘自己也心知肚明,不然怎会指示奴婢有心将她哥拿下,以配合万岁爷的京察工作?”
“如果都像淑嫔与伴伴那样理解朕就好喽。”朱翊镠又感慨地道。
“奴婢只是与万岁爷一道走来,经历得多,何止淑嫔娘娘?其实像奴婢、张先生,不都是万岁爷救的吗?”冯保诚挚地说道,“不明事理的人却总以为,万岁爷之所以能成功取而代之,有张先生与奴婢的多大功劳,这完全就是本末倒置嘛,万岁爷不必理会那种声音。”
“伴伴明白这个道理,朕着实很欣慰啊!”朱翊镠点了点头。
“奴婢当然明白,若非万岁爷,奴婢与张先生这时候都已经不在人世了。哪怕是淑嫔娘娘,没有万岁爷,同样没有她的今天,想想这时候台湾那边的王妃也就是曾经的王皇后吧。”
朱翊镠微微颔首,看来还是有懂他的人,因为这正是他刚才叹气的内容。
来到这个世界,自以为确实救了很多人,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
但只有真正经历的人方才懂得,不然就会像郑国泰一样反过来说。
现在,朱翊镠倒是也不在意到底谁救了谁,毕竟被他救的这些人,如今都诚心诚意地在帮着他,像郑妙谨、张居正、冯保、永宁公主等等,甚至包括张四维、张鲸他们,也都给了他足够多的回报。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救”是双向而不是单向的。他救那些人,那些人也在救他。
但如果有人不理解这一点,却还要以此大做文章,便如同郑国泰之辈,适当时候还得敲一下警钟。
只听冯保接着说道:“因为这个道理其实也很简单,以万岁爷的聪明才智与心胸,即便没有淑嫔娘娘,没有奴婢与张先生,万岁爷一样可以成事,只不过万岁爷当初选择了淑嫔娘娘而已。”
“伴伴什么时候想明白这一节的呢?”
冯保笑了笑,回道:“奴婢跟了万岁爷那么久,岂不明白这个道理?”
继而又感叹地道:“只可惜仍有像郑国泰之辈,说得不好听点,不就是严重低估万岁爷的实力吗?幸好淑嫔娘娘颇有远见,早就看透了这一点,所以有心借这次京察之机拿下她哥。”
“在朕面前不许撒谎,这些话是你悟出来的,还是淑嫔悟出来的啊?”
“当然是淑嫔娘娘自己悟出来的。”冯保笃定地回道,继而又弱弱地补充,“奴婢只是从中点拨了一二。”
“刚才伴伴说,去翊坤宫不全是为了淑嫔她哥打架一事,还为了什么呀?”
“这事儿说起来,又怕万岁爷责怪奴婢多嘴,过十几天便是泰和元年了,然而万岁爷龙袍还没有确定下来,先头万岁爷不让奴婢管,奴婢便没有管,可至今万岁爷也没有拿出来一个方案啊!”
冯保一副焦虑的神情。
“那你去翊坤宫与淑嫔说什么呢?”
“奴婢的话万岁爷不听,便想着让淑嫔娘娘与万岁爷说。”
“为什么不找皇后?”
“万岁爷不是有旨在皇后肚子里孩子尚未降临之前不要轻易去打扰她吗?”
“可伴伴也要稍微注意一下啊。”朱翊镠看似风轻云淡地提醒了一句。
“奴婢明白。”冯保一点即明,心领神会地回道。毕竟李之怿才是母仪天下的皇后嘛,若与郑妙谨太过亲近,难免会被人说闲话。
“龙衣的事儿,朕已经置办好了,不用伴伴操心。”朱翊镠道。
“是吗?”冯保忙笑问,“不知万岁爷置办好的龙袍在哪里?”
“届时自然就知道了。”
“可奴婢也没听过什么动静啊!”冯保将信将疑地望着朱翊镠,“万岁爷怎么就说已经置办好了呢?”
“怎么?不相信朕?朕办事还用交代伴伴一声吗?”
“奴婢不是这个意思,只是好奇,想问明白而已。”
“朕自有主张。”朱翊镠一摆手。
“那奴婢告退。”冯保不敢追问,躬身出了东暖阁,心下十分纳闷儿。
龙衣什么时候已经置办好了?可确实没有听到一点动静啊!
在他眼里,这可是一件大事,有关本朝以及大明子民的体面。
……
对于许多官员而言,领完这次的俸禄、年终奖以及福利之后,的确意味着他们将暂时告别仕途——京察评估中不合格的官员全部裁汰。
京城各大小衙门已经接到了谁去谁留谁升谁降的咨文通告。
有人欢喜有人忧。
没有裁汰的官员自然喜出望外,可以享受即将到来泰和元年的一切福利。
而被裁汰的官员情绪低落,也只能仰天长叹无可奈何,不然还能怎么办?
毕竟,被裁汰的官员中还包括郑妙谨的父亲郑承宪与哥哥郑国泰呢。
父子俩双双在这次京察中落职,而且外界传言,都是应郑妙谨的要求。
人家都被裁汰下来,你们还有什么想不开的?
反正这次京察,无论通过科考还是通过世袭,或是荫庇所取得的职位,只要评估不合格便一律裁汰……
五分之一还多的官员全部落马,开创大明一朝京察裁汰人数之最。
不过这股风吹得也不短,自朱翊镠刚上台时就已经启动京察。
所以,许多官员其实也做好了心理准备,并不是说突然将他们拿下,给他们来一个措手不及。
甚至有些官员都已经想好了自己的出路,辞官后干什么。
而且这次裁汰有个很大的不同,就是所有被裁汰的官员不必一律回籍,只要愿意留京乃至长居京师都可留下,然后发北直隶身份证成为北直隶人,意味着可以脱离原户籍。
这无疑又给了落马的官员很大的弹性,可以自主选择余生是回籍发展,还是继续留京发展。
除了这项优惠政策,朱翊镠还下旨这次京察所有被裁汰的官员,可以再领三个月的俸禄以补偿。
多少让那些被裁汰的官员心理升起几分温暖,也缓和了他们心中的怨气。
京察评估结果这一公布,便意味着泰和元年即将来临。
……
。
汇报完又去了东暖阁。
朱翊镠正在看这次京察中评估不合格即将裁汰下去的官员名单。
“万岁爷。”冯保进来轻轻喊了一声。
“有事吗?”朱翊镠头也不抬。
“奴婢刚去了淑嫔娘娘那里一趟。”冯保谨小慎微地回答说。
“是为了她哥打架一事?”朱翊镠依然还是一副漫不经心的样。
“是的,万岁爷,但也不全是。”
“伴伴有话不妨直言。”
“奴婢去翊坤宫前还去了一趟北镇抚司,郑国泰一个人正在郁闷地喝酒。”
“他对朕有怨言吧?”
“是有那么一点点,不过奴婢奉淑嫔娘娘之命已经警告过他了,想必接下来他不敢胡说八道胡作非为的。”
“哎!”朱翊镠微微叹了一口气,他不问也知道郑国泰抱怨什么。
“万岁爷平常很少叹气的。”冯保非常敏锐地说了一句。
“滔滔天下,知朕者几何?”朱翊镠感慨一声,这才抬头问道,“她哥是不是仗着郑淑嫔说了一些不中听的话?”
“郑国泰就是不识抬举。”冯保恨恨地道,“他还以为当初是淑嫔娘娘救了万岁爷立有大功,但奴婢清楚是万岁爷救了淑嫔娘娘才对,这一点淑嫔娘娘自己也心知肚明,不然怎会指示奴婢有心将她哥拿下,以配合万岁爷的京察工作?”
“如果都像淑嫔与伴伴那样理解朕就好喽。”朱翊镠又感慨地道。
“奴婢只是与万岁爷一道走来,经历得多,何止淑嫔娘娘?其实像奴婢、张先生,不都是万岁爷救的吗?”冯保诚挚地说道,“不明事理的人却总以为,万岁爷之所以能成功取而代之,有张先生与奴婢的多大功劳,这完全就是本末倒置嘛,万岁爷不必理会那种声音。”
“伴伴明白这个道理,朕着实很欣慰啊!”朱翊镠点了点头。
“奴婢当然明白,若非万岁爷,奴婢与张先生这时候都已经不在人世了。哪怕是淑嫔娘娘,没有万岁爷,同样没有她的今天,想想这时候台湾那边的王妃也就是曾经的王皇后吧。”
朱翊镠微微颔首,看来还是有懂他的人,因为这正是他刚才叹气的内容。
来到这个世界,自以为确实救了很多人,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
但只有真正经历的人方才懂得,不然就会像郑国泰一样反过来说。
现在,朱翊镠倒是也不在意到底谁救了谁,毕竟被他救的这些人,如今都诚心诚意地在帮着他,像郑妙谨、张居正、冯保、永宁公主等等,甚至包括张四维、张鲸他们,也都给了他足够多的回报。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救”是双向而不是单向的。他救那些人,那些人也在救他。
但如果有人不理解这一点,却还要以此大做文章,便如同郑国泰之辈,适当时候还得敲一下警钟。
只听冯保接着说道:“因为这个道理其实也很简单,以万岁爷的聪明才智与心胸,即便没有淑嫔娘娘,没有奴婢与张先生,万岁爷一样可以成事,只不过万岁爷当初选择了淑嫔娘娘而已。”
“伴伴什么时候想明白这一节的呢?”
冯保笑了笑,回道:“奴婢跟了万岁爷那么久,岂不明白这个道理?”
继而又感叹地道:“只可惜仍有像郑国泰之辈,说得不好听点,不就是严重低估万岁爷的实力吗?幸好淑嫔娘娘颇有远见,早就看透了这一点,所以有心借这次京察之机拿下她哥。”
“在朕面前不许撒谎,这些话是你悟出来的,还是淑嫔悟出来的啊?”
“当然是淑嫔娘娘自己悟出来的。”冯保笃定地回道,继而又弱弱地补充,“奴婢只是从中点拨了一二。”
“刚才伴伴说,去翊坤宫不全是为了淑嫔她哥打架一事,还为了什么呀?”
“这事儿说起来,又怕万岁爷责怪奴婢多嘴,过十几天便是泰和元年了,然而万岁爷龙袍还没有确定下来,先头万岁爷不让奴婢管,奴婢便没有管,可至今万岁爷也没有拿出来一个方案啊!”
冯保一副焦虑的神情。
“那你去翊坤宫与淑嫔说什么呢?”
“奴婢的话万岁爷不听,便想着让淑嫔娘娘与万岁爷说。”
“为什么不找皇后?”
“万岁爷不是有旨在皇后肚子里孩子尚未降临之前不要轻易去打扰她吗?”
“可伴伴也要稍微注意一下啊。”朱翊镠看似风轻云淡地提醒了一句。
“奴婢明白。”冯保一点即明,心领神会地回道。毕竟李之怿才是母仪天下的皇后嘛,若与郑妙谨太过亲近,难免会被人说闲话。
“龙衣的事儿,朕已经置办好了,不用伴伴操心。”朱翊镠道。
“是吗?”冯保忙笑问,“不知万岁爷置办好的龙袍在哪里?”
“届时自然就知道了。”
“可奴婢也没听过什么动静啊!”冯保将信将疑地望着朱翊镠,“万岁爷怎么就说已经置办好了呢?”
“怎么?不相信朕?朕办事还用交代伴伴一声吗?”
“奴婢不是这个意思,只是好奇,想问明白而已。”
“朕自有主张。”朱翊镠一摆手。
“那奴婢告退。”冯保不敢追问,躬身出了东暖阁,心下十分纳闷儿。
龙衣什么时候已经置办好了?可确实没有听到一点动静啊!
在他眼里,这可是一件大事,有关本朝以及大明子民的体面。
……
对于许多官员而言,领完这次的俸禄、年终奖以及福利之后,的确意味着他们将暂时告别仕途——京察评估中不合格的官员全部裁汰。
京城各大小衙门已经接到了谁去谁留谁升谁降的咨文通告。
有人欢喜有人忧。
没有裁汰的官员自然喜出望外,可以享受即将到来泰和元年的一切福利。
而被裁汰的官员情绪低落,也只能仰天长叹无可奈何,不然还能怎么办?
毕竟,被裁汰的官员中还包括郑妙谨的父亲郑承宪与哥哥郑国泰呢。
父子俩双双在这次京察中落职,而且外界传言,都是应郑妙谨的要求。
人家都被裁汰下来,你们还有什么想不开的?
反正这次京察,无论通过科考还是通过世袭,或是荫庇所取得的职位,只要评估不合格便一律裁汰……
五分之一还多的官员全部落马,开创大明一朝京察裁汰人数之最。
不过这股风吹得也不短,自朱翊镠刚上台时就已经启动京察。
所以,许多官员其实也做好了心理准备,并不是说突然将他们拿下,给他们来一个措手不及。
甚至有些官员都已经想好了自己的出路,辞官后干什么。
而且这次裁汰有个很大的不同,就是所有被裁汰的官员不必一律回籍,只要愿意留京乃至长居京师都可留下,然后发北直隶身份证成为北直隶人,意味着可以脱离原户籍。
这无疑又给了落马的官员很大的弹性,可以自主选择余生是回籍发展,还是继续留京发展。
除了这项优惠政策,朱翊镠还下旨这次京察所有被裁汰的官员,可以再领三个月的俸禄以补偿。
多少让那些被裁汰的官员心理升起几分温暖,也缓和了他们心中的怨气。
京察评估结果这一公布,便意味着泰和元年即将来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