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垣不动声色地问道:“原辽王府里还有什么人?”
在王之垣的印象中,辽王被废,又被软禁起来,从此也不再设辽王了,辽王府被充公,后辗转至张居正父亲张文明的手里。辽王朱宪?不久便死去,原辽王府不剩什么人了。
中书回道:“巡抚大人,辽王的确是过世了,但他生母王氏还在。小的听说她准备上疏为辽王申辩,还说辽王府家产无数,都被张大学士家吞没了。”
“胡说八道!简直一派胡言。”王之垣没能忍住,气愤地骂了一句。
“巡抚大人,既然都已经传到小的耳中了,想必也并非空穴来风吧?”中书谨小慎微地说道。
“你从哪儿听来的?”以防万一,王之垣又问,“消息是否可靠?”
“第七代辽王,即朱宪?与张大学士同岁,隆庆皇帝爷废辽王时,辽王生母王氏年事已高,后辽王去世,王氏怕睹物思人,不忍在荆州闲居,于是搬到武昌这边来,与小的婆娘家相距不远,所以小的才听得风声。王氏要上疏为辽王申辩,这消息应该是可靠的。”
“嗯。”王之垣点了点头。这时候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随即,中书又话锋一转:“不过,依小的之见,这王氏虽然是第七代辽王的生母,可辽王府十几年前就没落了,与朝廷官员并没有什么牵连。在这节骨眼儿上,王氏跳出来,想必是受到某些反对张大学士的官员的怂恿或暗中授意指使,否则以王氏现在的处境与地位,不敢也没有机会弹劾张大学士。”
王之垣眉头紧锁,沉思片许,忽然一抬手,吩咐道:“速备几匹快马,我要去荆州城一趟。”
“巡抚大人是要去张大学士府吗?”中书关切地问道。
“嗯,快去。”
“小的遵命,马上。”中书没敢多问,应声而出。
不过一盏茶的工夫,便有八匹快骑驰往荆州城的张大学士府。
……
朱翊镠正在暖棚里监督视察,忽然见游七色急匆匆地跑来禀道:
“潞王爷,湖广巡抚来了。”
“何事?”
“有急事。”
“专门来找我的吗?”
“也不是专门找潞王爷的,但我认为潞王爷一定要在。”
“所为何事?”
“王巡抚说有人要为辽王申辩,并弹劾我家老爷吞没了原辽王府的家产。可笑!真是可笑!”
朱翊镠神情一紧,立马儿知道怎么回事,随游七去见王之垣。
这件事,朱翊镠再清楚不过了。
历史上张居正被清算,其中有一条罪名就是陷害辽王朱宪?。
只是,由于张居正与朱宪?的个人恩怨被卷进了政治当中,诸方利益代表人出于各自目的,不惜篡改历史,混淆视听。后世的文人及所谓的史学家,又出于个人的喜好与政治立场,把故事情节弄得面目全非。
张居正与朱宪?之间的故事,的确足够写一本书了。
辽王封地本应该在东北的,为何与荆州的张居正产生关系?
还得说到第一代辽王朱植,他是朱元璋的第十五子,齿序第十四子,封地确实在东北。靖难之役时,朱允炆担心朱植被朱棣胁迫参与叛乱,于是诏朱植进京,将他的封地改到荆州。
从此,辽王一系顶着“辽”字头,却扎根于荆州江陵城了。
朱宪?是朱植的六世孙,即第七代辽王,生母王氏。朱宪?是辽庄王朱致格的庶长子。
朱致格的正王妃毛氏不育,因此朱宪?成了毛氏的嫡子(这个有点像朱常洛,王皇后与王恭妃的关系)。
朱宪?大概从小猪肉吃多了,脑子被油腻住,学习忒不灵光,与大明王朝绝大多数的朱家子弟一个样,妥妥的纨绔子弟一枚。
偏偏毛氏“明书史,沉毅有断,中外肃然,贤声闻天下”,她不允许朱宪?这世子将来长成一头猪,所以整天对朱宪?耳提面命。
几乎与所有家长教育孩子一样,毛氏也给朱宪?树了一个榜样:你看人家张白圭(即张居正),跟你一样大,他怎么牛逼怎么牛逼......
殊不知毛氏犯了个错,树榜样你得树一个够得着的,张居正虽是近在眼前的人物,可对朱宪?这样的小猪来说就是大象,连大腿都摸不着。
张居正是几百年一出的神童!他十二岁参加乡试,巡抚大人居然故意“走后门”,让他落第,理由是:这种天才太罕见,为了磨练他,不能让他太顺!
这样,直到十五岁那年,张居正才成为少年举人,依然很牛叉。
毛氏天天拿张居正叨咕朱宪?,完全没有顾忌小朱的感受。就像你老妈天天指着你的鼻子说:你看隔壁老王,动动手指赚一百万,翘翘嘴皮子又赚一百万……那样,你在脑海里,一定会把“老王”按在地上搓揉了千万遍。小朱也正是,自小没少搓揉张居正。
张居正少年中举,惊动湖广,张府立刻光芒四射。作为当时江陵城最显贵的门第,而且张居正的祖父张镇是辽王府的护卫,而张居正是辽王朱宪?的陪读,辽王府不能不有所表示,所以辽王府便设宴招待张居正的爷爷张镇,以庆贺张居正少年中举。
在辽王府当贵客,这脸面张镇一辈子没享受过,加上孙子高中举人,因此那晚他喝得很嗨,嗨到醉倒了再也没有醒过来。真是乐极生悲,孙子中榜,爷爷当天喝酒喝死了!
于是,当时就有人私下里议论,张镇之死是朱宪?故意搞的鬼,只因为了发泄对张居正的不满。
那年头不像今天,一张酒桌一个出事,谁也逃不了责任。
张镇死于醉酒,张家人也只能打破门牙往肚里咽。
毛氏的担心终成现实,朱宪?像明朝绝大多数王爷一样长成了歪脖树。
隆庆元年,朱宪?先后遭到御史陈省和按察御史郜光先的弹劾,隆庆皇帝派刑部侍郎洪朝选,和副使施笃臣(张居正的心腹)前往江陵城核查。
当时,当然也包括几百年后,就有了这样的一个版本——
已入阁的张居正眼看机会来了,召来心腹施笃臣暗中授意一番。施笃臣到江陵,伪造了一份朱宪?与洪朝选的书信,想以此要挟朱宪?。
朱宪?一辈子没受过这种委屈,他反抗的方式有点特别,傻傻地竖起一面大白旗,上书“讼冤之纛”。施笃臣见状,惊呼一声:辽王造反了!于是带着五百人将王府围得水泄不通。
回到朝廷后,施笃臣按照张居正的指示,想以谋反罪起诉朱宪?,可洪朝选坚决反对。由于洪朝选的坚持,朱宪?逃过一死,只被废为庶人圈禁起来。
没能从肉体上消灭朱宪?,张居正迁怒于洪朝选。他密令御史劳堪(张居正的另一心腹,也是好友),搜集洪朝选的罪证,最后将洪朝选下狱处死。
张居正为什么一定要置朱宪?于死地呢?除了年少时受到太多的“搓揉”和祖父死得不明不白外,有人爆料张居正其实是眼馋辽王府的地产,并考证说张府后来果然吞并了辽王府。(以致于后来万历皇帝清算张居正时,说张居正甚至连辽王府的坟地都占了。)
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
。
在王之垣的印象中,辽王被废,又被软禁起来,从此也不再设辽王了,辽王府被充公,后辗转至张居正父亲张文明的手里。辽王朱宪?不久便死去,原辽王府不剩什么人了。
中书回道:“巡抚大人,辽王的确是过世了,但他生母王氏还在。小的听说她准备上疏为辽王申辩,还说辽王府家产无数,都被张大学士家吞没了。”
“胡说八道!简直一派胡言。”王之垣没能忍住,气愤地骂了一句。
“巡抚大人,既然都已经传到小的耳中了,想必也并非空穴来风吧?”中书谨小慎微地说道。
“你从哪儿听来的?”以防万一,王之垣又问,“消息是否可靠?”
“第七代辽王,即朱宪?与张大学士同岁,隆庆皇帝爷废辽王时,辽王生母王氏年事已高,后辽王去世,王氏怕睹物思人,不忍在荆州闲居,于是搬到武昌这边来,与小的婆娘家相距不远,所以小的才听得风声。王氏要上疏为辽王申辩,这消息应该是可靠的。”
“嗯。”王之垣点了点头。这时候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随即,中书又话锋一转:“不过,依小的之见,这王氏虽然是第七代辽王的生母,可辽王府十几年前就没落了,与朝廷官员并没有什么牵连。在这节骨眼儿上,王氏跳出来,想必是受到某些反对张大学士的官员的怂恿或暗中授意指使,否则以王氏现在的处境与地位,不敢也没有机会弹劾张大学士。”
王之垣眉头紧锁,沉思片许,忽然一抬手,吩咐道:“速备几匹快马,我要去荆州城一趟。”
“巡抚大人是要去张大学士府吗?”中书关切地问道。
“嗯,快去。”
“小的遵命,马上。”中书没敢多问,应声而出。
不过一盏茶的工夫,便有八匹快骑驰往荆州城的张大学士府。
……
朱翊镠正在暖棚里监督视察,忽然见游七色急匆匆地跑来禀道:
“潞王爷,湖广巡抚来了。”
“何事?”
“有急事。”
“专门来找我的吗?”
“也不是专门找潞王爷的,但我认为潞王爷一定要在。”
“所为何事?”
“王巡抚说有人要为辽王申辩,并弹劾我家老爷吞没了原辽王府的家产。可笑!真是可笑!”
朱翊镠神情一紧,立马儿知道怎么回事,随游七去见王之垣。
这件事,朱翊镠再清楚不过了。
历史上张居正被清算,其中有一条罪名就是陷害辽王朱宪?。
只是,由于张居正与朱宪?的个人恩怨被卷进了政治当中,诸方利益代表人出于各自目的,不惜篡改历史,混淆视听。后世的文人及所谓的史学家,又出于个人的喜好与政治立场,把故事情节弄得面目全非。
张居正与朱宪?之间的故事,的确足够写一本书了。
辽王封地本应该在东北的,为何与荆州的张居正产生关系?
还得说到第一代辽王朱植,他是朱元璋的第十五子,齿序第十四子,封地确实在东北。靖难之役时,朱允炆担心朱植被朱棣胁迫参与叛乱,于是诏朱植进京,将他的封地改到荆州。
从此,辽王一系顶着“辽”字头,却扎根于荆州江陵城了。
朱宪?是朱植的六世孙,即第七代辽王,生母王氏。朱宪?是辽庄王朱致格的庶长子。
朱致格的正王妃毛氏不育,因此朱宪?成了毛氏的嫡子(这个有点像朱常洛,王皇后与王恭妃的关系)。
朱宪?大概从小猪肉吃多了,脑子被油腻住,学习忒不灵光,与大明王朝绝大多数的朱家子弟一个样,妥妥的纨绔子弟一枚。
偏偏毛氏“明书史,沉毅有断,中外肃然,贤声闻天下”,她不允许朱宪?这世子将来长成一头猪,所以整天对朱宪?耳提面命。
几乎与所有家长教育孩子一样,毛氏也给朱宪?树了一个榜样:你看人家张白圭(即张居正),跟你一样大,他怎么牛逼怎么牛逼......
殊不知毛氏犯了个错,树榜样你得树一个够得着的,张居正虽是近在眼前的人物,可对朱宪?这样的小猪来说就是大象,连大腿都摸不着。
张居正是几百年一出的神童!他十二岁参加乡试,巡抚大人居然故意“走后门”,让他落第,理由是:这种天才太罕见,为了磨练他,不能让他太顺!
这样,直到十五岁那年,张居正才成为少年举人,依然很牛叉。
毛氏天天拿张居正叨咕朱宪?,完全没有顾忌小朱的感受。就像你老妈天天指着你的鼻子说:你看隔壁老王,动动手指赚一百万,翘翘嘴皮子又赚一百万……那样,你在脑海里,一定会把“老王”按在地上搓揉了千万遍。小朱也正是,自小没少搓揉张居正。
张居正少年中举,惊动湖广,张府立刻光芒四射。作为当时江陵城最显贵的门第,而且张居正的祖父张镇是辽王府的护卫,而张居正是辽王朱宪?的陪读,辽王府不能不有所表示,所以辽王府便设宴招待张居正的爷爷张镇,以庆贺张居正少年中举。
在辽王府当贵客,这脸面张镇一辈子没享受过,加上孙子高中举人,因此那晚他喝得很嗨,嗨到醉倒了再也没有醒过来。真是乐极生悲,孙子中榜,爷爷当天喝酒喝死了!
于是,当时就有人私下里议论,张镇之死是朱宪?故意搞的鬼,只因为了发泄对张居正的不满。
那年头不像今天,一张酒桌一个出事,谁也逃不了责任。
张镇死于醉酒,张家人也只能打破门牙往肚里咽。
毛氏的担心终成现实,朱宪?像明朝绝大多数王爷一样长成了歪脖树。
隆庆元年,朱宪?先后遭到御史陈省和按察御史郜光先的弹劾,隆庆皇帝派刑部侍郎洪朝选,和副使施笃臣(张居正的心腹)前往江陵城核查。
当时,当然也包括几百年后,就有了这样的一个版本——
已入阁的张居正眼看机会来了,召来心腹施笃臣暗中授意一番。施笃臣到江陵,伪造了一份朱宪?与洪朝选的书信,想以此要挟朱宪?。
朱宪?一辈子没受过这种委屈,他反抗的方式有点特别,傻傻地竖起一面大白旗,上书“讼冤之纛”。施笃臣见状,惊呼一声:辽王造反了!于是带着五百人将王府围得水泄不通。
回到朝廷后,施笃臣按照张居正的指示,想以谋反罪起诉朱宪?,可洪朝选坚决反对。由于洪朝选的坚持,朱宪?逃过一死,只被废为庶人圈禁起来。
没能从肉体上消灭朱宪?,张居正迁怒于洪朝选。他密令御史劳堪(张居正的另一心腹,也是好友),搜集洪朝选的罪证,最后将洪朝选下狱处死。
张居正为什么一定要置朱宪?于死地呢?除了年少时受到太多的“搓揉”和祖父死得不明不白外,有人爆料张居正其实是眼馋辽王府的地产,并考证说张府后来果然吞并了辽王府。(以致于后来万历皇帝清算张居正时,说张居正甚至连辽王府的坟地都占了。)
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