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粮食作物?”张居正双眼一眨不眨地望着朱翊镠。
朱翊镠回道:“番薯,也叫地瓜、红薯、甜薯、甘薯。”
“……”
尽管张居正眼里有光,但他神情茫然,因为又没听说过。
番薯是一种高产而适应性很强的粮食作物。它最早种植于美洲中部国家墨西哥、哥伦比亚那一带,由西班牙人携至菲律宾等国栽种。
番薯最早传进中国是在明朝后期的万历年间,率先进入福建、云南、广东几个省。一般普遍认为,番薯引入中国的具体时间点是在万历二十一年,即公元1593年。
当时,多年居住在吕宋(即今天的菲律宾)做生意的福建长乐人陈振龙与他的儿子陈经纶,见当地种植一种叫“甘薯“的块根作物,块根“大如拳,皮色朱红,心脆多汁,生熟皆可食,产量又高,广种耐瘠”。由此想到他们的家乡福建山多田少,土地贫瘠,粮食不足,父子俩于是决心把甘薯引进中国。
但1593年的菲律宾还处于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之下,政府视甘薯为奇货,“禁不令出境”。
陈振龙父子经过精心谋划,“取薯藤绞入汲水绳中”,并在绳面涂抹污泥,于1593年初夏,巧妙躲过殖民者关卡的检查,始得渡海。航行七天,于农历五月下旬回到福建厦门。
由于甘薯来自域外,所以闽地人都称之为“番薯”。
陈氏父子引进番薯之事,明科学家徐光启《农政全书》、史学家谈迁《枣林杂俎》等均有论及。
番薯传入中国后,显示出其适应力超强,无地不宜种的优良特性,产量之高令人咂舌,“一亩数十石,胜种谷二十倍”。加之“润泽可食,或煮或磨成粉,生食如葛,熟食如蜜,味似荸荠”,故能很快向内地传播。
十七世纪初,江南水患严重,五谷不收,饥民流离。科学家徐光启因父丧正居住在上海家中,他得知福建等地种植的番薯是救荒的好作物,便自福建引种到上海,随之很快向江苏、南京等地传播,收成颇佳。
据记述,陈世元在山东胶州古镇传授种植番薯的时候,亲自整地育秧,剪蔓扦插,到秋天收获,得薯尤多,于是一传十、十传百,竞相种植。
陈振龙的五世孙陈川桂,在康熙初年把番薯引种到浙江,他的儿子陈世元带着几位晚辈远赴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广泛宣传,劝种番薯。
而到了清乾隆时期,不少地方都是由官方提倡栽种。在直隶更由皇上“敕直省广劝栽植”。
由于朝野上下积极推广,番薯很快在全国广为传种,并成为中国仅次于稻米、麦子和玉米的第四大粮食作物。
无论番薯是否在万历二十一年引入中国的,但有一点可以达成共识:番薯传入中国的时间要比马铃薯早。
但张居正肯定没听说。
既然朱翊镠来到这个世界,那他就会想办法让番薯、马铃薯提前面世。
早就让冯保派人找种子去了。
相信应该快了。
当日收太一道人为徒,不就是惦记着白云观的田地吗?
……
张居正将信将疑地望着朱翊镠,觉得很不可思议。
怎么说他也是将近花甲的人了,朱翊镠才多大年纪?十几岁而已,在他眼里就是小屁孩儿一个,为何朱翊镠知道他却不知道?
没有道理啊!几十年不是活到猪狗身上去了吗?
倘若他只是一个毫无见识的普通人也不奇怪,他可是进内阁十六年、当了十年首辅的人啊!
居然还有他不知道的?
当然,觉得最不可思议的是,马铃薯的产量真有稻子的五倍?而番薯的产量还要高出不少?
这有可能吗?
而且都还是粮食作物!
简直不敢相信。
但见朱翊镠一本正经的样,他又不得不信。如同游七一样,他对朱翊镠的信任也是越来越高。
张居正的神情与心态,朱翊镠当然能理解,接着说:
“张先生,知道你现在难以理解,但世上确实有马铃薯、番薯那样高产量又好种植的粮食作物。相信要不了多久张先生就能亲眼所见,至少我可以保证让张先生在有生之年见到番薯。”
“我可以吗?”张居正将信将疑地问。
“张先生放心,绝对可以。”朱翊镠信誓旦旦地道。
“好好好!我相信潞王爷。”张居正喜不自胜,反反复复地念叨着,“番薯、马铃薯,番薯,马铃薯……”
……
西瓜确实不能多吃。
抱进密室里一个大西瓜,最后只吃半个,剩下半个朱翊镠又抱出来了。
刚好请李之怿和赵灵素吃。
当然先请李之怿来,毕竟西瓜只有半个,她知道张居正的事,朱翊镠也好解释,不然半个西瓜待她们,显得真不是那么回事儿,尽管半个西瓜也足够他们三个人吃。
后请赵灵素来,倒没有欺负她双目失明,反正她看不见西瓜,一个半个也不知道,不用多解释。因赵灵素是李太后的人,为安全起见,所以朱翊镠一直没告诉她张居正的事。
先请李之怿,然后夫妻二人又一道去请赵灵素。
品完西瓜,两位女子对朱翊镠的仰慕与欣赏再添两分,都说跟着朱翊镠有享之不尽的福。
诚然,仰慕与欣赏是男女长久相处的必需品。尽管朱翊镠自认为不是一个大男子主义者,但他觉得需要。
这当然是好事。
刚吃过晚饭,张静修急急忙忙地过来了。他现在是真的很忙。
一来便问:“老大,我的神,什么时候开始卖瓜?我白天清理了一下,瓜棚里有三十二个西瓜可以摘来卖。”
朱翊镠道:“那就明天吧?”
西瓜不能放,熟透了的没人要。
张静修眉飞色舞地道:“好嘞,还是按照原计划,五两银子一个吧?”
“必须的。”
“好!我明天亲自吆喝。”
“那当然,你是高级销售经理嘛。”
“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如果将三十二个西瓜全部卖掉,那不是能挣一百六十两银子?比卖香皂挣钱多了。”
“三十二个西瓜都一般大吗?”
“差不多吧。”
“好,那明天看你的。”朱翊镠举起拳头,冲张静修做了一个加油的动作。
“老大放心,还有我的二成分红呢,我一定会竭尽全力的。”
“加油!”
。
朱翊镠回道:“番薯,也叫地瓜、红薯、甜薯、甘薯。”
“……”
尽管张居正眼里有光,但他神情茫然,因为又没听说过。
番薯是一种高产而适应性很强的粮食作物。它最早种植于美洲中部国家墨西哥、哥伦比亚那一带,由西班牙人携至菲律宾等国栽种。
番薯最早传进中国是在明朝后期的万历年间,率先进入福建、云南、广东几个省。一般普遍认为,番薯引入中国的具体时间点是在万历二十一年,即公元1593年。
当时,多年居住在吕宋(即今天的菲律宾)做生意的福建长乐人陈振龙与他的儿子陈经纶,见当地种植一种叫“甘薯“的块根作物,块根“大如拳,皮色朱红,心脆多汁,生熟皆可食,产量又高,广种耐瘠”。由此想到他们的家乡福建山多田少,土地贫瘠,粮食不足,父子俩于是决心把甘薯引进中国。
但1593年的菲律宾还处于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之下,政府视甘薯为奇货,“禁不令出境”。
陈振龙父子经过精心谋划,“取薯藤绞入汲水绳中”,并在绳面涂抹污泥,于1593年初夏,巧妙躲过殖民者关卡的检查,始得渡海。航行七天,于农历五月下旬回到福建厦门。
由于甘薯来自域外,所以闽地人都称之为“番薯”。
陈氏父子引进番薯之事,明科学家徐光启《农政全书》、史学家谈迁《枣林杂俎》等均有论及。
番薯传入中国后,显示出其适应力超强,无地不宜种的优良特性,产量之高令人咂舌,“一亩数十石,胜种谷二十倍”。加之“润泽可食,或煮或磨成粉,生食如葛,熟食如蜜,味似荸荠”,故能很快向内地传播。
十七世纪初,江南水患严重,五谷不收,饥民流离。科学家徐光启因父丧正居住在上海家中,他得知福建等地种植的番薯是救荒的好作物,便自福建引种到上海,随之很快向江苏、南京等地传播,收成颇佳。
据记述,陈世元在山东胶州古镇传授种植番薯的时候,亲自整地育秧,剪蔓扦插,到秋天收获,得薯尤多,于是一传十、十传百,竞相种植。
陈振龙的五世孙陈川桂,在康熙初年把番薯引种到浙江,他的儿子陈世元带着几位晚辈远赴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广泛宣传,劝种番薯。
而到了清乾隆时期,不少地方都是由官方提倡栽种。在直隶更由皇上“敕直省广劝栽植”。
由于朝野上下积极推广,番薯很快在全国广为传种,并成为中国仅次于稻米、麦子和玉米的第四大粮食作物。
无论番薯是否在万历二十一年引入中国的,但有一点可以达成共识:番薯传入中国的时间要比马铃薯早。
但张居正肯定没听说。
既然朱翊镠来到这个世界,那他就会想办法让番薯、马铃薯提前面世。
早就让冯保派人找种子去了。
相信应该快了。
当日收太一道人为徒,不就是惦记着白云观的田地吗?
……
张居正将信将疑地望着朱翊镠,觉得很不可思议。
怎么说他也是将近花甲的人了,朱翊镠才多大年纪?十几岁而已,在他眼里就是小屁孩儿一个,为何朱翊镠知道他却不知道?
没有道理啊!几十年不是活到猪狗身上去了吗?
倘若他只是一个毫无见识的普通人也不奇怪,他可是进内阁十六年、当了十年首辅的人啊!
居然还有他不知道的?
当然,觉得最不可思议的是,马铃薯的产量真有稻子的五倍?而番薯的产量还要高出不少?
这有可能吗?
而且都还是粮食作物!
简直不敢相信。
但见朱翊镠一本正经的样,他又不得不信。如同游七一样,他对朱翊镠的信任也是越来越高。
张居正的神情与心态,朱翊镠当然能理解,接着说:
“张先生,知道你现在难以理解,但世上确实有马铃薯、番薯那样高产量又好种植的粮食作物。相信要不了多久张先生就能亲眼所见,至少我可以保证让张先生在有生之年见到番薯。”
“我可以吗?”张居正将信将疑地问。
“张先生放心,绝对可以。”朱翊镠信誓旦旦地道。
“好好好!我相信潞王爷。”张居正喜不自胜,反反复复地念叨着,“番薯、马铃薯,番薯,马铃薯……”
……
西瓜确实不能多吃。
抱进密室里一个大西瓜,最后只吃半个,剩下半个朱翊镠又抱出来了。
刚好请李之怿和赵灵素吃。
当然先请李之怿来,毕竟西瓜只有半个,她知道张居正的事,朱翊镠也好解释,不然半个西瓜待她们,显得真不是那么回事儿,尽管半个西瓜也足够他们三个人吃。
后请赵灵素来,倒没有欺负她双目失明,反正她看不见西瓜,一个半个也不知道,不用多解释。因赵灵素是李太后的人,为安全起见,所以朱翊镠一直没告诉她张居正的事。
先请李之怿,然后夫妻二人又一道去请赵灵素。
品完西瓜,两位女子对朱翊镠的仰慕与欣赏再添两分,都说跟着朱翊镠有享之不尽的福。
诚然,仰慕与欣赏是男女长久相处的必需品。尽管朱翊镠自认为不是一个大男子主义者,但他觉得需要。
这当然是好事。
刚吃过晚饭,张静修急急忙忙地过来了。他现在是真的很忙。
一来便问:“老大,我的神,什么时候开始卖瓜?我白天清理了一下,瓜棚里有三十二个西瓜可以摘来卖。”
朱翊镠道:“那就明天吧?”
西瓜不能放,熟透了的没人要。
张静修眉飞色舞地道:“好嘞,还是按照原计划,五两银子一个吧?”
“必须的。”
“好!我明天亲自吆喝。”
“那当然,你是高级销售经理嘛。”
“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如果将三十二个西瓜全部卖掉,那不是能挣一百六十两银子?比卖香皂挣钱多了。”
“三十二个西瓜都一般大吗?”
“差不多吧。”
“好,那明天看你的。”朱翊镠举起拳头,冲张静修做了一个加油的动作。
“老大放心,还有我的二成分红呢,我一定会竭尽全力的。”
“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