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妃沉着面容,带着一大批人浩浩荡荡的来到了前院。心中十分的不痛快。太子今日这样做,明摆着是对她不满,想要插手管女人的事情了!
“娘娘,一会千万要沉得住气。”跟在太子妃身后的一个中年嬷嬷不动声色的小声提醒。
太子妃的脚步微微的顿了顿,随后沉稳了很多。她带着人到了议事厅,呼啦啦的请安之后,便坐在了太子的下首。
太子自始至终都没有露出半点表情,他等一群人站好自己的位子,这才开口道,“去请定西王世子来。”
“殿下,这毕竟是家事……”太子妃蹙眉。
太子斜睨了太子妃一眼,“厌胜之术历朝历代都不是小事,何况又发生在孤的地盘,自然要更加的谨慎。若是真的有人使用了此种邪术,孤还要报到宫里去,决不能草草处理。”
东方旭来得不满,已经是一身慵懒,却不会让人觉得半点怠慢,反而觉得他满身的风华。
他对太子和太子妃见礼之后,信步找了个位置,一撩衣袍就坐下,没有半点的犹疑。
太子见东方旭做得稍远,本想开口说什么,可是见所有人都在等着自己说正事,也就不再多说,随他去了。
只有东方旭自己知道,这个位置是极好的。因为他坐下之后正对着阮静馨站的地方,不用特意转头,就能时刻关注着对方。
阮静馨的注意力却不在这里,而是在暗叹太子妃果然不愧是出身镇北将军府的人!她身边的两个嬷嬷和四个大丫头,都是有武功底子的。看那走路的姿态和某种内敛的精光,怕都是从小练起来的好手!
太子妃此时却没有心思想别的,只想着怎么把这件事情坐实,让太子不再纠缠。
“既然人都到齐了,孤就说说这厌胜之术的事情。”太子环视了厅内众人一眼,冷笑道,“说说吧!东西究竟是从哪里找出来的?”
“这件事情,还是奴婢回话吧。”太子妃身后的中年嬷嬷上前行礼,“当时奴婢也在场,高侧妃身边的魏嬷嬷从阮庶妃的衣柜里找出了施术用的布偶。当时所有人惊慌,禀报给了太子妃娘娘。娘娘也觉得兹事体大,便派人着重又搜了阮庶妃的院子。在一颗枯萎的桂树下面发现了一坛污血,以及做法用的黄符。”
太子皱眉,“东西呢?呈上来!”
“这怕是污了殿下的眼睛……”
“废话真多!”太子不满的看了太子妃一眼,“虽然是你的人也得多学学规矩才是。”
太子妃强忍着不快点头称‘是’,然后吩咐人把当初挖出来的东西呈上来。
虽然这个时候不讲究什么保持原貌,但是如此晦气的东西自然不会有人去多碰,看起来还算是‘原汁原味’。
太子先是拿过那个布偶仔细的看了看,问道,“这上面的字迹并不是出自阮庶妃,可对照过笔迹,是出自谁的手?”
太子妃早有准备,“回殿下,已经对照过了,没有找到相应的笔迹,怕是刻意做了隐藏的。”
“哼!”太子把东西扔回托盘上,又看向那个坛子。不过是普通的泥坛罢了,并看不出什么来。于是他又看向那几张有些脏污的黄符,是在认不出上面乱涂乱画了些什么。于是指着一旁的东方旭道,“阿旭,你来看看!”
东方旭瞥了一眼这三样东西,看向太子道,“臣觉得东西有些奇怪,比如这黄符,是不是太过完整了一些?记得七八日前可是曾经下过一场雨的,若是黄符在地下埋着,怎么可能如此完好?可若不是那时候就在的,难不成是新埋得?这也说不通呀,做法也得偷偷摸摸的提前呀,诅咒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成功的。至于其他么,可以问问阮女官,她博学喜涉猎偏门,也许知道的更多一些。”
阮静馨被点名,于是大方的走了出来。“……臣曾在书上见过,行此术者最少要行术七日,日日加持。这黄符的确是有些问题。”
“也许这黄符是后来埋的,还没有来得及发挥作用就被找出来了呢?”高侧妃冷不丁的开口插了一句。
阮静馨点头,“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她笑着踱步走到那身上插着银针的布偶旁边拿起来仔细的观察之后笑道,“虽然针看不出出处,但是这缝制布偶的锦缎却是有些来历的。”
“这不过就是普通的料子吧?”太子也看过去,见那料子不过是一般的白色绸缎,有些不解。
阮静馨微微一笑,“这叫做素锦,产于川南。虽然外面看起来十分的普通,但是穿在身上却是极为凉爽的。这种锦缎十分难得,就是因为能够吐出这种丝的蚕十分的稀少。一年也就有十几匹的产量,都拿来做了贡品。”
这种素锦她是在是太熟悉了,因为她最不喜热,东方华元为了讨好她曾专程从宫里求来送她。这还真是巧了,这布偶竟是素锦做的。
“来人,去查!今年宫里赏下来的素锦有多少,都分给了谁!”太子思路敏捷,瞬间就想到了落实的办法。
阮静馨知道查也费事,就走到了那泥坛子的旁边,不解的道,“这坛子是谁挖出来的?”
“是一位嬷嬷发现桂花树的异常,见那处的泥土新翻过,这才忍不住挖了挖。”中年嬷嬷回答道。
阮静馨点点头,“那么我想问问这个嬷嬷,怎么知道这里面是污血的?这罐子的封口明明还封得好好的。”
“这……”
不等别人解释,太子已经斥道,“把那嬷嬷带来!”
那嬷嬷战战兢兢的上前跪下,“老奴也是闻到有些血腥味才那样说的。”
“把罐子打开!”阮静馨示意身边的小太监。
小太监把罐子打开,里面果然是血腥味。阮静馨上前看了几眼,突然嗤笑出声,“这是鸭的血吧?找个大厨房的人过来,鉴定一下。我还真没有听说过用这个施法的。”
“你怎地知道是鸭血?”太子也凑过去瞧。
阮静馨指着刚刚开封的封泥上道,“那里其实有一根极小的羽毛,应该是鸭子的。”
“娘娘,一会千万要沉得住气。”跟在太子妃身后的一个中年嬷嬷不动声色的小声提醒。
太子妃的脚步微微的顿了顿,随后沉稳了很多。她带着人到了议事厅,呼啦啦的请安之后,便坐在了太子的下首。
太子自始至终都没有露出半点表情,他等一群人站好自己的位子,这才开口道,“去请定西王世子来。”
“殿下,这毕竟是家事……”太子妃蹙眉。
太子斜睨了太子妃一眼,“厌胜之术历朝历代都不是小事,何况又发生在孤的地盘,自然要更加的谨慎。若是真的有人使用了此种邪术,孤还要报到宫里去,决不能草草处理。”
东方旭来得不满,已经是一身慵懒,却不会让人觉得半点怠慢,反而觉得他满身的风华。
他对太子和太子妃见礼之后,信步找了个位置,一撩衣袍就坐下,没有半点的犹疑。
太子见东方旭做得稍远,本想开口说什么,可是见所有人都在等着自己说正事,也就不再多说,随他去了。
只有东方旭自己知道,这个位置是极好的。因为他坐下之后正对着阮静馨站的地方,不用特意转头,就能时刻关注着对方。
阮静馨的注意力却不在这里,而是在暗叹太子妃果然不愧是出身镇北将军府的人!她身边的两个嬷嬷和四个大丫头,都是有武功底子的。看那走路的姿态和某种内敛的精光,怕都是从小练起来的好手!
太子妃此时却没有心思想别的,只想着怎么把这件事情坐实,让太子不再纠缠。
“既然人都到齐了,孤就说说这厌胜之术的事情。”太子环视了厅内众人一眼,冷笑道,“说说吧!东西究竟是从哪里找出来的?”
“这件事情,还是奴婢回话吧。”太子妃身后的中年嬷嬷上前行礼,“当时奴婢也在场,高侧妃身边的魏嬷嬷从阮庶妃的衣柜里找出了施术用的布偶。当时所有人惊慌,禀报给了太子妃娘娘。娘娘也觉得兹事体大,便派人着重又搜了阮庶妃的院子。在一颗枯萎的桂树下面发现了一坛污血,以及做法用的黄符。”
太子皱眉,“东西呢?呈上来!”
“这怕是污了殿下的眼睛……”
“废话真多!”太子不满的看了太子妃一眼,“虽然是你的人也得多学学规矩才是。”
太子妃强忍着不快点头称‘是’,然后吩咐人把当初挖出来的东西呈上来。
虽然这个时候不讲究什么保持原貌,但是如此晦气的东西自然不会有人去多碰,看起来还算是‘原汁原味’。
太子先是拿过那个布偶仔细的看了看,问道,“这上面的字迹并不是出自阮庶妃,可对照过笔迹,是出自谁的手?”
太子妃早有准备,“回殿下,已经对照过了,没有找到相应的笔迹,怕是刻意做了隐藏的。”
“哼!”太子把东西扔回托盘上,又看向那个坛子。不过是普通的泥坛罢了,并看不出什么来。于是他又看向那几张有些脏污的黄符,是在认不出上面乱涂乱画了些什么。于是指着一旁的东方旭道,“阿旭,你来看看!”
东方旭瞥了一眼这三样东西,看向太子道,“臣觉得东西有些奇怪,比如这黄符,是不是太过完整了一些?记得七八日前可是曾经下过一场雨的,若是黄符在地下埋着,怎么可能如此完好?可若不是那时候就在的,难不成是新埋得?这也说不通呀,做法也得偷偷摸摸的提前呀,诅咒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成功的。至于其他么,可以问问阮女官,她博学喜涉猎偏门,也许知道的更多一些。”
阮静馨被点名,于是大方的走了出来。“……臣曾在书上见过,行此术者最少要行术七日,日日加持。这黄符的确是有些问题。”
“也许这黄符是后来埋的,还没有来得及发挥作用就被找出来了呢?”高侧妃冷不丁的开口插了一句。
阮静馨点头,“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她笑着踱步走到那身上插着银针的布偶旁边拿起来仔细的观察之后笑道,“虽然针看不出出处,但是这缝制布偶的锦缎却是有些来历的。”
“这不过就是普通的料子吧?”太子也看过去,见那料子不过是一般的白色绸缎,有些不解。
阮静馨微微一笑,“这叫做素锦,产于川南。虽然外面看起来十分的普通,但是穿在身上却是极为凉爽的。这种锦缎十分难得,就是因为能够吐出这种丝的蚕十分的稀少。一年也就有十几匹的产量,都拿来做了贡品。”
这种素锦她是在是太熟悉了,因为她最不喜热,东方华元为了讨好她曾专程从宫里求来送她。这还真是巧了,这布偶竟是素锦做的。
“来人,去查!今年宫里赏下来的素锦有多少,都分给了谁!”太子思路敏捷,瞬间就想到了落实的办法。
阮静馨知道查也费事,就走到了那泥坛子的旁边,不解的道,“这坛子是谁挖出来的?”
“是一位嬷嬷发现桂花树的异常,见那处的泥土新翻过,这才忍不住挖了挖。”中年嬷嬷回答道。
阮静馨点点头,“那么我想问问这个嬷嬷,怎么知道这里面是污血的?这罐子的封口明明还封得好好的。”
“这……”
不等别人解释,太子已经斥道,“把那嬷嬷带来!”
那嬷嬷战战兢兢的上前跪下,“老奴也是闻到有些血腥味才那样说的。”
“把罐子打开!”阮静馨示意身边的小太监。
小太监把罐子打开,里面果然是血腥味。阮静馨上前看了几眼,突然嗤笑出声,“这是鸭的血吧?找个大厨房的人过来,鉴定一下。我还真没有听说过用这个施法的。”
“你怎地知道是鸭血?”太子也凑过去瞧。
阮静馨指着刚刚开封的封泥上道,“那里其实有一根极小的羽毛,应该是鸭子的。”